从碑刻资料看北京东岳庙的香会组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延保全;赵志华;;新绛县阳王镇东岳稷益庙戏剧碑刻及赛社民俗考论[J];中华戏曲;1999年00期
2 欧阳平;旧重庆的城隍和“鬼城”[J];红岩春秋;1996年06期
3 宋国英;辛亥革命时期的资州起义[J];四川文物;1991年06期
4 王亚芳;广东区域史研究的珍贵史料简评——《广东碑刻集》[J];广东史志;2001年02期
5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年新书简介[J];史学月刊;1986年01期
6 弓戈;《中国南方回族碑刻匾联选编》出版发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吕作燮;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和公所[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02期
8 顾冠福;龙飞俊;;一位上海城派道士的口述史——顾冠福道长访谈录[J];史林;2010年S1期
9 唐力行;从碑刻看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社会比较[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10 吴景山;张超;;甘南藏族自治州碑铭资料的价值及相关问题论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莉;;清代北京的商业经济[A];北京建都8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赵世瑜;;分水之争:乡土社会的权力、象征与公共资源——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鲁安那;;皖芜湖白马山“马灯”田野考察[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邱捷;;清末广州居民的集庙议事[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多学科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山西区域社会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邓小南;;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翔凤;;苏州乡绅与近代宗族保障[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秦德颇;郭旭阳;;古均州“静乐宫”名考辨[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史维阁;;平、祁、太一带的民俗教育与商贸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10 史维阁;;平、祁、太一带的民俗教育与商贸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亚菲;谁在拆“华北第一道观”?[N];南方周末;2003年
2 张虎生;摩崖碑刻,清政府安定西藏的历史见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文管锁;浅谈荣州碑刻[N];自贡日报;2005年
4 钱月航 陈伟堂;我市首次发现盛氏义庄碑刻群[N];常州日报;2005年
5 刘莉莉;武威西夏碑[N];甘肃日报;2004年
6 赵世瑜 邓庆平;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N];文艺报;2005年
7 特约记者 王大方;内蒙古蒙元碑刻收集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记者 赵婷;今年文物保护又有大动作[N];北京日报;2003年
9 本报通讯员 单金发;文化遗产 薪火相传[N];浙江日报;2003年
10 谢若闲;锦纶会馆见证广州纺织业繁荣史[N];民营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江;结合碑刻看明清时期兰州的社会状况[D];兰州大学;2009年
2 刘桂林;咸同起义后贵州社会的变迁[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丽娟;张曾与《归绥识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倪中江;云南蒙古族民族文化变迁研述[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1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58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