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哈尔滨都市民俗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2:52
【摘要】:哈尔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这里,也是女真族的发源之地。历史上政治的原因和边塞特有的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满族土著居民一直以来以游牧、渔猎为主。清中后期,随着开禁放垦政策的实施,中原汉族贫苦农民为了寻求土地,纷纷“闯”入边塞。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也是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和渔猎文化之间的撞击,更是一次历史大变迁。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西方资本的入侵,改变了古老中国的面貌。中东铁路的修筑无疑是一个强劲的“推动力”,西方资本强行进入中国市场,机器时代催促着中国完成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中国的社会生活从此开始了第一次转型。如果沿着哈尔滨的历史轨迹去追寻她的脚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城市有一种特别的风格。人们常说,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中东铁路修筑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但这种说法其实是片面的。探究哈尔滨的历史我们就会知道,她的历史很悠久,哈尔滨的阿城区是金代辉煌都城。有清一代,这里更是边外重镇,先后有黑龙江将军,呼兰副都统衙门等军事设置,一直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近代的哈尔滨是由铁路兴起的,更多的是西方文明的介入,融聚着东西方文化,也因此她既古老又崭新。探讨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哈尔滨都市民俗就要追溯她的过往,了解多民族之间是怎样完成融合的,哈尔滨又如何在外国资本的席卷下奋力向前,又展现了怎样厚重的生活画卷。探索这些问题,我们既要寻觅历史,也要展望未来。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追溯历史,了解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城镇形成的背景,以金上京会宁府和呼兰为例来看清朝以来的建置沿革;第二章论述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生产民俗,主要分为满族土著居民传统的渔猎采集民俗,北上移民来到关外后的农耕生产方式,以及西方资本入侵后的哈尔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第三章阐述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生活民俗,主要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哈尔滨的民俗流变;第四章是关于人们信仰的研究。主要是满族土著萨满教的来源和发展,以及呼兰地区的多元信仰;第五章是对哈尔滨民俗文化内涵的成分进行纵向分析,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为底蕴,“闯关东“文化为主体,异域文化为特色的多元内涵;最后总结了研究哈尔滨民俗发展状况的意义,提出都市民俗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珊珊;韩超;韩帮军;姚杰;韩雅红;;呼兰河一排干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2 王琪;;鄂呼兰、德呼兰[J];北方音乐;2017年08期

3 桂桂;;梦游呼兰河(组诗)[J];岁月;2019年03期

4 田宁;;我以为你知道[J];星火;2018年03期

5 祁庆龄;;呼兰哈屯[J];草原;2018年06期

6 刁利欣;;呼兰河[J];辽河;2016年12期

7 刘洲秀;;呼兰河的救赎[J];少男少女;2016年12期

8 赵国伟;;呼兰河[J];歌曲;2017年01期

9 徐岩;;靠近[J];雨花;2017年05期

10 文峰;陈行哲;国徽;李滨;;滚滚呼兰河 黑土地上的宝藏和美景[J];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祥库;;呼兰河畔 血泪横流——记日军侵略我家乡的日子[A];黑龙江保险(2015年第5期 总第178期)[C];2015年

2 惠洪宽;范亚文;;呼兰河湿地硅藻植物及其对环境的初步评价[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嵇成录[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4 肖益民;;拓广卡拉谢夫梯度准则在呼兰河干流区的应用[A];河流开发、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六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惠洪宽;范亚文;;黑龙江呼兰河湿地夏季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国义;李焕喜;张宏绪;;城乡小学生钙、铁、锌营养水平差别与建议[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杨中宇;;女儿城:跌落千年的哀思[A];2015年11月(上)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宝森;“智慧供热”今年在松北呼兰推行[N];黑龙江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鸿凌;融入大都市 建设新呼兰[N];哈尔滨日报;2019年

3 记者 薛立伟;要确保呼兰河治理取得实效[N];黑龙江日报;2019年

4 记者 李宝森;呼兰构建有求必应政府服务新格局[N];黑龙江日报;2019年

5 记者 刘首辰;呼兰阿城双城环卫工有7元早餐补助了[N];哈尔滨日报;2019年

6 谭敦民;难忘呼兰河畔的烽火岁月[N];哈尔滨日报;2017年

7 曹晓明 记者 李宝森;呼兰 打造“清净美”城市环境出实招[N];黑龙江日报;2018年

8 曹晓明 本报记者 李宝森;“满足群众需要就是工作动力”[N];黑龙江日报;2018年

9 曹晓明 本报记者 李宝森;培育发展新动能 建设美丽新呼兰[N];黑龙江日报;2018年

10 曹晓明 记者 李宝森;呼兰 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发展迅猛[N];黑龙江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曼红;呼兰河口保护区及周边水域水生动物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春英;清代东北地区水灾与社会应对研究(1644年—191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倩倩;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哈尔滨都市民俗流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葛娇娇;呼兰河流域水质监测与评价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阿源;哈尔滨呼兰浦发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4 姜晓明;邮储银行呼兰支行员工满意度提升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布萨达(BOUTSADA INTHASANE);呼兰河哈尔滨段水环境现状模拟与保护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姜振逵;呼兰河流域农家经济研究(1872-1938)[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惠洪宽;呼兰河湿地藻类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淼;呼兰河口湿地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圆圆;呼兰河口湿地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王健;黑龙江省呼兰监狱管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7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667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