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夫余移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4:03
【摘要】:夫余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在政权存绪期间,人口的流动从未停止。其中,伴随着王室内斗及与周边民族的战争,夫余国产生的移民数量及规模最大。他们或迁至他乡服务于新政权,或另立新国。夫余国人的迁徙不仅对夫余国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东北各族的民族构成及发展,乃至整个东北亚的战略格局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夫余自建国后(西汉初)至其亡国(公元494年)期间的夫余移民和迁徙问题,其中涉及移民迁徙的背景、过程、迁入地及后期安置、移民类型和影响等情况。通过对其迁徙至高句丽、慕容鲜卑、豆莫娄、勿吉、百济及中原的分析及对个别典型移民人物的考证,从而便于明晰夫余历史的发展及与东北诸族之间的关系。正文由第一、二、三、四、五章构成。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则以年代为顺序介绍了夫余向高句丽的四批移民。第一批移民论述了朱蒙建国集团的移民原因、从众及过程。第二批移民介绍了大武神王时期夫余移民的背景、安置地、过程及曷思国的迁徙。第三批移民阐述了好太王时期夫余移民的原因和安置状况及第四批文咨王时期夫余国人的迁徙情况。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夫余于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及永和二年(公元346)年两次向慕容鲜卑的移民情况,这两次移民均是在慕容政权对其发动的战争下产生的,并对其中“子弟走保沃沮”进行原因的分析。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夫余国人向豆莫娄、百济、勿吉和中原的移民情况。该部分主要涉及一系列的考证问题,如豆莫娄渡那河的时间及原因,百济始祖温祚和建国时间,从而论证百济始祖属于夫余向外移民的一种。 第四章主要是对移民典型人物类利和馀蔚的考述。类利是朱蒙长子,是于高句丽建国后由夫余逃至高句丽的,因此是移民中的一种,并对其外逃进行原因、人物性格的分析。馀蔚是以质子的身份留居慕容政权,并在慕容政权的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的第五章对夫余国人迁徙的地区、类型和影响进行总结。夫余国人的迁徙多属于战争类型移民,并对迁入地人员构成、民族融合和东北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丽群;贾素娟;王静;;东团山遗址“黑衣柱把豆”制作工艺探析[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2 朱洪敏;;三江平原:满族先祖挹娄族发祥地[J];黑龙江档案;2011年03期

3 王禹浪;;乌裕尔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以北安市为中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高於茂;;正本清源蔚为大观——《中国高句丽史》读后[J];学问;2003年07期

5 恩实;;高句丽“使者”、“皂衣先人”考[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彦;;高句丽政权灭亡与民族解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李海涛;;佛教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传播足迹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子敏;;百济起源与夫余、高句丽无关[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杨昭全;;建国60年来我国的朝鲜·韩国史和中朝、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5 邱羿;朴玉顺;;高句丽建筑墙体特征[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6 张碧波;庄鸿雁;;关于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从凤林古城址族属说起[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金成镐;;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发表论文、资料目录[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8 周锦章;田广林;;内蒙古地区草原丝路古代货币经济述略(续)[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伊秀丽;历史深处的夫余[N];吉林日报;2005年

2 李晓峰;建城史提前了1870年[N];吉林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孟凌云;帽儿山古墓群[N];吉林日报;2005年

4 宋玉环 本报记者  王咏梅 陈猛;闫志林一辈子与文物打交道[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黎歌;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献“良方”[N];吉林日报;2006年

6 史真;一部展现省情的画卷[N];吉林日报;2004年

7 马洪;农安辽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梅子;逝去的文化与文化的逝去[N];协商新报;2005年

9 黄岚;辽金重镇 黄龙府[N];吉林日报;2000年

10 傅铁铸;那是一片文学生长的沃土[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士东;从高句丽语看高句丽与周边民族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郑元U

本文编号:273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73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