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论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以河洮岷地区为中心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4 17:37
【摘要】:历史时期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曾有三次较大的变动。文章论述了三次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的形成、摆动与稳定及其环境意义。认为,雪山(祁连山)—黄河分界线是唐蕃依据地理条件最有利原则下的一种势力范围划分;六盘山—陇山分界线是地理条件决定下的唐蕃分界线;唐蕃以后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的缓慢西移并最终稳定在河洮岷一线,汉藏民族的经济理性行为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冠群;;唐代吐蕃的氏族[J];中国藏学;2010年02期

2 王海兵;;唐蕃西川战争及相关路线考辨[J];江汉论坛;2008年01期

3 陈声柏;王志庆;;一位外国传教士眼中的甘南族群关系——埃克瓦尔《甘肃藏区边境文化关系》评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葛剑雄;;高山反应与汉藏交往[J];华夏地理;2007年02期

5 石硕;论藏族历史发展的开放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王爱民,刘加林,缪磊磊,高翔;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自然环境与人地系统响应[J];山地学报;2000年02期

7 杨作山;试论北宋在西蕃地区的屯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林冠群;;吐蕃王朝的分裂与灭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谢成范;;高山病(高山适应不全症)[J];西藏医药;1975年01期

10 程龙;;北宋西北沿边屯田的空间分布与发展差异[J];中国农史;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兵;杨文杰;;青藏高原东北部边坡地带气候变化及对牧草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崔文峰;;中日创世神话的异同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卢永林;;关于“回回”民族的两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周治勇;;涵化与蜕变:一个苗族村寨文化变迁的社会学视野[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刘少虎;;历代屯垦绩效对民国新疆的中华民族认同影响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世春;;青藏高原地区老年人体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方勇,纪慧君;高原训练的作用[J];冰雪运动;2001年01期

8 王东林;侯武军;;9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辨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9 李宏伟;佟训舟;;拉铁摩尔的“中国情结”[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李宏伟;佟训舟;;从特纳到拉铁摩尔——边疆史研究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2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辛岳芝;刘国丹;胡松涛;生晓燕;;低气压环境对人体散热特性影响的研究初探[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戴小明;盛义龙;;民族识别与法律认定——(亻革)家认定个案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范琼文;刘国丹;胡松涛;;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吹风感的实验研究[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胡松涛;刘国丹;范琼文;王帅彬;;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吹风感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7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8 王铭铭;;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9 袁剑;;清代中国的“边疆性”及其现代意义[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10 徐新建;;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甲芳;青藏高原三种小哺乳动物CRFR1α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吕琼艺;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王玉杰;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峰;全运会田径成绩发展态势分析及预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艳;湖北民俗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彦娜;裕固族、保安族和东乡族3~13岁儿童体格现状与6年对比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杨晓伟;热河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培;和硕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论[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9 宋家乐;论川藏边茶马古道上的城镇[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10 金彦龙;民族身份背后的利益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晋仁;;蕃唐噶尔(论氏)世家(下)[J];中国藏学;1991年04期

2 罗承平,薛纪瑜;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3 安志敏;尹泽生;李炳元;;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J];考古;1979年06期

4 陈声柏;;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陈改玲;;汉族移民与藏区古代经济发展——以甘肃甘南藏区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童恩正 ,冷健;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其相关问题[J];民族研究;1983年01期

7 王爱民,刘加林,缪磊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及其演进[J];人文地理;2000年02期

8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摘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9 端智嘉 ,陈庆英;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生平简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10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译注(十六)[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铁程;甘肃汉藏边界的基督教:历史与现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怀荃;;古代大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变迁与西汉的河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黄成林;;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3年04期

3 鲁西奇;人地关系:地理学之外[J];书屋;1996年06期

4 于希贤;地理环境变迁与文学思潮更迭——西周至魏晋南北朝文风演变与地理环境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04期

5 原宗子,亿里;中国古代生产技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2期

6 曹诗图,孙天胜,田维瑞;中国文学的地理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7 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09期

8 于希贤 ,黄建军;近四千年来中国地理环境的渐变和突变(上)[J];环境教育;2005年11期

9 尚昌平;南疆,苍凉美丽[J];旅游;2005年11期

10 董天安;;地理与地名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品牌运用[J];中国地名;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社教;;历史地理环境与舜居河东[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社教;;隋唐长安城的选址及其内部结构的形成与原因[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曹臣明;;北魏方山永固陵地理环境的选择与陵园制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4 孙冬虎;;袁中道笔下的明末北京地理环境[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5 于希贤;;近四千年来中国地理环境的几次突变[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6 陶肃平;;楚郢都纪南城的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布局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7 徐振燕;;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康玉庆;靳生禾;;晋阳城肇建的地理环境因素[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邵秀英;;古晋阳的区位条件与地缘价值浅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超 ;常旭 ;匡宏乾;;自然地理环境与区域人物性格关系的初步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乐土想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丹东市区划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袁辉;丹东市区沟桥地片名称考(二)[N];丹东日报;2008年

3 朱自煊;什刹海历史街区三度辉煌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陈建;广东首次推出盲文地图[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景滨;“瓦尔特”让我们亲近[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戎章榕;慈溪 桥城展新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广河一中 马和平;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乡土地理教学[N];民族日报;2009年

8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朱士光;近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的新探索[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晓芳;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高凯;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4 宋秀葵;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生态文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献珍;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杜晶;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区域差异的历史地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庞莹莹;地理环境在俄罗斯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樊遂桥;秦汉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郑鑫;延边地区渤海遗址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崔银江;首都地理偏差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映梅;区域聚落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8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9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肖超;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5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755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