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东关冯氏宗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8:39
【摘要】:绩溪东关冯氏是徽州地区历史较为久远的名门大族,之所以能长久的活跃于地方社会,与其家族内部的组织结构及相关族规家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举制的盛行使得东关冯氏人才辈出,仕宦不绝。进入仕宦之路后,东关冯氏子孙不忘对家族的反哺,对家乡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忠孝两全是绩溪东关冯氏的最大追求,在家族的发展史中,不乏忠义之士,忠妇现象更是不胜枚举。故其在婚姻选择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倾向,“婚姻不问阀阅”,唯有正直清白的人家才是上乘的选择对象。经过太平天国战火的洗礼,让家族内子弟开始重新开始认识这个社会,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成为宗族的现代追求。 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绩溪冯氏宗族的族源、家族延续的奠基人—蘩公以及绩溪冯氏宗族的分支与迁徙,为下文的论述提供前提基础。 第二章简要介绍绩溪冯氏在科举、仕宦上的成就,重点列举冯tb、冯靖、冯兰的政治作为及他们对地方政治发展的影响。冯氏的文化成就对绩溪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艺文作品数不胜数,云庄书院更是从从宋代开始,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的冯氏子孙。之所以有这些成就,完全得益于他们所受到的良好教育,无论是宗族集体,还是单个家庭,都对教育事业给予了极大地支持与高度的的重视。 祠堂建设(祠堂的功能、祠堂的建立、祠堂修建的费用来源)、冯氏宗族的祭祀活动(祠祭、墓祭)、冯氏宗族的祭田(祭田的来源及数量、祭田的功能及其管理)、冯氏宗族的家谱修纂情况等,都是维系一个宗族盛衰的关键,也为地方社会树立了典范。第三章主要从这些方面探讨冯氏家族的宗族建设与管理。 探讨冯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是第四章的主要内容。人才辈出的冯氏从建族开始便有着严格的族规、家法、家训,子孙从小就受宗祠和家庭的谆谆教导,正是因为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他们在与地方社会的交往上,积极热心公益事业,对地方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与地方社会交往上,由于与周围大姓建立了良好婚姻关系,冯氏得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最后重点要关注的是晚清以后绩溪冯氏的转型。刚刚走出传统社会迎接新时代的宗族组织,无论是在对子孙的教育上或是自我思想观念上,都受到新社会的理论实践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他们不再抱残守缺,而是向外拓展不一样的、更加多姿多彩的生存空间,走出区域限制成为他们的时代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K820.9
本文编号:2771146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K8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沈昕;;宗族联姻与明清徽州地方社会——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赵华富;民国时期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调查报告[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5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6 唐力行;徽州宗族研究概述[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7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8 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9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关系控制初探[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常建华;;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宝福;明代如皋冒氏家族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1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77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