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西域诸部至唐回鹘经济史
发布时间:2017-03-30 12:24
本文关键词:汉代西域诸部至唐回鹘经济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维吾尔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先后形成高车部族联盟、袁纥部族、回纥部族联盟、回鹘族,并最终融合为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民族。从生产方式来看,维吾尔族经历狩猎、采集、游牧、畜牧、手工业、农业、果园业,并最终形成农、牧、手工业结合的生产方式。在经济史的演进中,维吾尔先民经历了两次大融合。第一次融合是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九世纪中叶完成的。丁零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期间游牧于阿尔泰山、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漠北蒙古草原、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公元四世纪迁徙漠北蒙古草原的丁零人,以其独特的生产及生活工具“高轮车"而出名,并称为高车人。高车人在蒙古草原、天山以北、贝加尔湖、鄂尔浑河流域游牧,牲畜以马、牛、羊为主。此外,高车人辅以狩猎及采集生产,狩猎中把高轮车作为高栏使用。当时高车部族之一袁纥(学术界一致认为“袁纥"是“维吾尔”的首次提名)活动在土拉河、鄂尔浑河上游,还有一部分在蒙古草原中部,色楞格河一带,以游牧生产为主。公元七、八世纪,袁纥部在史书上以“回纥”名称出现。公元六世纪中叶,突厥统治时期,回纥成为畜牧、射猎及造车等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中的主力部族之一,但同时也受统治者在经济上的剥夺及政治上的压迫。随着突厥社会等级分化及阶级矛盾的激化,更多的铁勒(高车)部族合并回纥(九姓回纥)、薛延陀等部族。以药罗葛氏族为首的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貂歌息讫、阿勿嘀、葛萨、解喂素、药勿葛、奚耶勿等九个部落组成回纥“内九族”,即“九姓回纥”(也叫“十姓回纥”)。以回纥部族为首的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芬、拔悉密、葛逻禄等九个铁勒部族(亦称作外九部或九姓铁勒、九姓乌古斯)组成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经济制度没经过奴隶制经济就直接过渡到封建制经济,生产方式以游牧生产为主。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土拉河流域丰盛的水草给回纥的畜牧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回纥不仅从事养马、骆驼、牛、羊等畜牧业生产,也从事黍、小麦种植等农业生产和制陶、冶铁、制车等手工业生产,回纥经济进一步活跃,马贸易尤为繁荣。在实际经济交往中,经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过程,慢慢出现具有强大军力和游牧封建经济特点的回纥民族。汗国后期回纥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转为定居、建城,并开始注重发展农业。这是维吾尔民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大融合。第二次融合是在公元九世纪下半叶至十三世纪。公元九世纪,漠北地区大旱连年,由此引发的饥荒和传染病,使得劳动力和牛、羊、马等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下降,导致汗国经济衰退。汗国末年,封建主之间的矛盾及封建主与附属部族之间的矛盾激化,加之外部黠戛斯的攻击,导致回纥汗国封建经济彻底瓦解,回鹘族(“回纥”从八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改称为“回鹘”)被迫迁徙。在向西迁徙的过程中,回鹘族分为三支。一支迁到今吐鲁番、天山一带,在那里建立高昌回鹘王国,新环境下的回鹘族,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方式由游牧转变为定居、生产方式从单一的畜牧经济发展到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状态,继承并发展了葡萄园经济及坎儿井灌溉设施,生产品种增多。另一支回鹘则迁徙到了河西走廊地区,并建立了甘州回鹘汗国,甘州回鹘的生产方式从游牧转向为农牧结合,农业以小麦及土豆生产为主,畜牧业为羊、马、牛、牦牛为主。第三支迁到了今塔里木盆地、葱岭以西地区的回鹘,或征服或联合了当地的葛逻禄、样磨、处月等操突厥语诸族和吐火罗人、粟特人等,最终建立了喀喇汗回鹘王朝。喀喇汗回鹘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绿洲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黍、小麦、大麦、芝麻、谷子、米、红花等。果园业有桃、杏、葡萄、李、梨、苹果、枣、瓜等。畜牧业以牛、马、羊、山羊、鸡等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总之,公元九世纪下叶至十三世纪时期,天山以北蒙古草原及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的回鹘、葛逻禄和样磨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绿洲居民吐火罗人(toxri)、塞人(Sak)及河中地区的粟特人(soydi)的融合完成,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牧、手工业、商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为主的现代维吾尔族雏形。早期维吾尔族在形成过程中,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有其鲜明的特点。在回纥汗国时期没有经历奴隶制,而是直接过渡到封建制并且开始实施政教合一制度。到喀喇汗回鹘王朝,伊斯兰教盛行,喀喇汗回鹘王朝延续了先前的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相应地,伊克塔土地制度在农耕地区开始实施。维吾尔族在形成并展开经济交往的过程中,既接纳、融合别的民族,也参与到其它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从而具有开放、包容、创造性、适应性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迁徙甘州的回鹘人的一部分则融入到了当地的部族中,参与到裕固、东乡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
【关键词】:回纥 回鹘 经济史 封建制经济 生产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89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23
- 导论23-32
- 一、选题意义23-25
- 二、研究相关动态25-29
- 三、主要研究方法29-30
-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结构30-32
- 第一章 维吾尔族的起源及汉至东晋时期西域各部族的农牧经济32-60
- 第一节 维吾尔族的族称与族源32-37
- 一、族称33-35
- 二、族源35-37
- 第二节 汉代西域(Quryar Rayoni)的各部族37-49
- 一、西域三十六国38-48
- 二、行国的游牧经济48-49
- 三、居国的绿洲经济49
- 第三节 汉代、三国时期丁零部族的游牧经济49-53
- 一、北狄的游牧经济生活50
- 二、丁零部族生活的自然环境50-52
- 三、丁零部族的游牧经济52
- 四、丁零部族内部的社会结构52-53
- 五、西汉西域都护府与丁零的关系53
- 第四节 魏晋时期高车到南北朝时期袁纥的部族游猎经济53-58
- 一、高车部族的驻牧地54-55
- 二、高车部族的游牧经济55
- 三、高车部族的狩猎和采集经济55-56
- 四、高车的制造56-57
- 五、高车部族内部的社会结构57
- 六、袁纥的游猎经济57-58
- 第五节 突厥人统治下的韦纥诸部族游猎和农耕经济58-60
- 一、突厥人统治下西域发达的棉织业58-59
- 二、突厥人统治下的韦纥诸部族59-60
- 第二章 唐代回纥汗国封建制经济的确立60-77
- 第一节 回纥汗国建立的经济基础60-66
- 一、为反抗突厥统治而建立的以回纥为主体的部族联盟61-63
- 二、回纥汗国建立的经济条件63
- 三、回纥汗国的“马”贸易63-66
- 第二节 回纥汗国的封建经济制度66-70
- 一、游牧生产方式基础上奴隶制的不发达66-67
- 二、草场、牲畜和土地的封建主所有制67-68
- 三、回纥汗国的封建主阶级68-69
- 四、回纥汗国的被剥削阶级69
- 五、回纥汗国封建剥削方式69-70
- 第三节 摩尼教对回纥汗国封建制经济的巩固70-73
- 一、摩尼教的引入及政教合一的初现70-71
- 二、摩尼教对回纥封建制经济的巩固71-72
- 三、封建剥削的摩尼教形式72-73
- 第四节 回纥汗国灭亡的经济原因73-77
- 一、回纥汗国封建主与附属部族间矛盾的激化73-74
- 二、回纥汗国封建主之间矛盾的激化74-75
- 三、游牧部族黠戛斯的攻击及回纥汗国的灭亡75
- 四、回纥汗国取得的经济成就75-77
- 第三章 晚唐回鹘族迁徙的经济原因及后果77-85
- 第—节 回鹘迁徙的路线77-80
- 一、向高昌(天山)的迁徙78-79
- 二、向河西的迁徙79
- 三、向葱岭的迁徙79-80
- 第二节 回鹘迁徙的经济原因80-81
- 一、阶级矛盾激化以及附属部族黠戛斯入侵、生存环境恶化80-81
- 二、迁徙目的地的经济条件81
- 第三节 回鹘迁徙的经济后果81-85
- 一、回鹘族向整个西域的扩散82-83
- 二、农耕经济的扩展83
- 三、迁徙后回鹘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83-85
- 第四章 高昌回鹘和甘州回鹘农牧结合的封建制经济85-117
- 第一节 高昌回鹘王国建立的经济条件85-90
- 一、高昌回鹘与当地部族的融合和居民的回鹘化86-87
- 二、适于农业、果园业的自然条件87
- 三、回鹘人与当地居民较先进的农业技术87-88
- 四、当地居民掌握的果园技术88-89
- 五、社会经济制度条件89-90
- 第二节 高昌回鹘的葡萄园经济90-95
- 一、吐鲁番的葡萄种植条件90-91
- 二、葡萄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的发展91-93
- 三、高昌回鹘王国对葡萄园经济的鼓励政策和措施93-94
- 四、贸易促进了葡萄园经济的繁荣94
- 五、高昌回鹘葡萄园经济的成就94-95
- 第三节 高昌回鹘坎儿井灌溉设施95-99
- 一、高昌回鹘坎儿井灌溉设施形成的原因95-96
- 二、坎儿井的普遍修建96-98
- 三、坎儿井修建的意义98-99
- 第四节 高昌回鹘农牧为主的多种经济结构99-107
- 一、粮、棉种植业99-102
- 二、桑蚕业102-103
- 三、蔬菜瓜果业103
- 四、高昌回鹘的畜牧业103-105
- 五、手工业105-107
- 第五节 高昌回鹘商业经济与货币107-113
- 一、迁徙后回鹘人商业发展的条件107-108
- 二、商队与商人108
- 三、回鹘人经营的商品和使用的货币108-113
- 四、回鹘商业城镇的兴起113
- 第六节 甘州回鹘农牧结合的封建制经济结构113-117
- 一、甘州回鹘融入其他部族114
- 二、甘州回鹘小麦、小豆种植114-115
- 三、河西地区的畜牧业条件115
- 四、甘州回鹘以“马”贸易为主的商业115-116
- 五、佛教的传入及对甘州回鹘封建制经济的巩固116-117
- 第五章 葱岭(喀喇汗)回鹘的封建制经济及其伊斯兰化117-154
- 第—节 葱岭回鹘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条件117-122
- 一、绿洲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118-119
- 二、西迁回鹘的经济制度119-120
- 三、西迁回鹘人已具备初步的农业生产经验120-121
- 四、西迁回鹘人的绿洲经济121-122
- 第二节 喀喇汗(黑汗)回鹘王朝封建制经济的全面发展122-133
- 一、喀喇汗回鹘王朝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122-123
- 二、喀喇汗回鹘王朝的封建土地所有制123-124
- 三、封建制的绿洲经济124-133
- 第三节 喀喇汗回鹘王朝的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133-145
- 一、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商业组织133-136
- 二、发达的手工业136-140
- 三、亚尔马克金属币(yarmaq mital pul)和迪纳尔金币(dinar)140-144
- 四、喀喇汗回鹘王朝的经济生活水平144-145
- 第四节 喀喇汗回鹘王朝伊利可汗制度与伊克塔制度145-149
- 一、西迁回鹘的宗教信仰与伊斯兰教的传入145-147
- 二、喀喇汗回鹘王朝所执行的伊利可汗制度与伊克塔制度147-148
- 三、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对喀喇汗回鹘王朝经济的影响148-149
- 第五节 喀喇汗回鹘王朝封建制经济的衰落149-154
- 一、喀喇汗回鹘王朝封建经济矛盾的激化149-152
- 二、喀喇汗回鹘王朝封建制经济的解体及后果152
- 三、喀喇汗回鹘王朝在维吾尔族经济史上的地位152-154
- 参考文献154-163
- 后记163-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学东;杨富学;;佛教与甘州回鹘之外交[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2 李树辉;高昌回鹘王国史考辨(二)——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九[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王仕佐;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J];酿酒科技;2009年11期
4 苏北海;李秀梅;;维吾尔族历史上第一个汗国—高车国[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5 周萼生;;汉代冶铸鼓风设备之一——■[J];文物;1960年01期
6 吕卓民;陈跃;;两汉南疆农牧业地理[J];西域研究;2010年02期
7 钱伯泉;魏晋时期鄯善国的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昭暾;酿酒葡萄栽培适应性与气象因素图形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谭成明;回纥信仰摩尼教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汉代西域诸部至唐回鹘经济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7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