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江南市镇与乡村关系变迁中的教育形塑与文化权势——以清至民国上海法华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30 00:39
  无论是依循学术史的内在路径,还是基于现实意义探讨的需要,市镇与农村关系问题都是江南市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清代至民国年间,位于上海县城西面的法华地区,市镇与乡村的关系受到来自新旧教育变迁所引发的文化位势、空间功能与权力结构的强烈形塑,呈现出不同于"城乡二分法"或者"城乡连续体"的变异,使得这一地区从乡土文明到都市文明的地域整合进程呈现较为复杂的历史图景。 

【文章来源】:史林.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 科举视阈下法华镇与四乡村落的“文化势差”
二 教会设学与法华外缘村落文化位势的再起:以徐家汇为例
三 “学区(41)效应”:从村落到新市镇形塑中的文教力量
四 法华旧镇教育转型中的士绅、公产与文化权势
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J]. 陈蕴茜.  学术月刊. 2009(10)
[2]清末江南一乡村地主生活空间的范围与结构[J]. 稻田清一,张桦.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6(02)
[3]近代江南城市化市镇的社会结构[J]. 陈亚平.  河北学刊. 1993(05)



本文编号:3007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007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