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戴震方志理论之争的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21-02-25 11:38
清代学者章学诚与戴震曾就方志纂修相关问题展开过一次激烈论争。关于论争的原因,晚清民国学者多从心理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分析,今人的分析则兼及二人现实境遇和时代背景等因素。关于章、戴学派划分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者多将此次论争视作学派、学科之争,但这种观点遭到当今学术界的质疑。如何评判章、戴双方观点,早期学者倾向扬章抑戴,而近年来出现"为戴震正名"的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地方志. 2019,(04)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关于论争原因的探讨
(一) 晚清、民国学者及余英时的分析。
(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界的分析。
二 关于章、戴学派划分的讨论
(一) 20世纪80年代初的“学派论争”说。
(二) 对“学派论争”说的批判。
三 学界对论争中章、戴观点的评价
(一) 较早时期学者的评判。
(二) 近年来学界的观点转折。
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章学诚笔下的戴震形象[J]. 王萌. 理论月刊. 2014(10)
[2]方志性质之争抑或编纂方法之论——戴震与章学诚宁波道署论争辨析与方志学派存在与否之质疑[J]. 梅森. 中国地方志. 2014(09)
[3]试析戴、章学派之争下的方志艺文志走向[J]. 马春晖.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08)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性质研究概述[J]. 程方勇. 中国地方志. 2009(03)
[5]章学诚与安徽《和州志》——兼对章、戴论辩的学术梳理[J]. 王嘉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重论章学诚与戴震的修志之争[J]. 孟庆斌. 中国地方志. 2008(02)
[7]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 吴根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地理沿革在方志中的地位——论章、戴之争[J]. 孟旭琼.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9]章学诚与戴震之间学术思想影响述议[J]. 梁一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6)
[10]章学诚与方志评论[J]. 王卫平. 江苏地方志. 1998(03)
本文编号:3050913
【文章来源】:中国地方志. 2019,(04)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关于论争原因的探讨
(一) 晚清、民国学者及余英时的分析。
(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界的分析。
二 关于章、戴学派划分的讨论
(一) 20世纪80年代初的“学派论争”说。
(二) 对“学派论争”说的批判。
三 学界对论争中章、戴观点的评价
(一) 较早时期学者的评判。
(二) 近年来学界的观点转折。
余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章学诚笔下的戴震形象[J]. 王萌. 理论月刊. 2014(10)
[2]方志性质之争抑或编纂方法之论——戴震与章学诚宁波道署论争辨析与方志学派存在与否之质疑[J]. 梅森. 中国地方志. 2014(09)
[3]试析戴、章学派之争下的方志艺文志走向[J]. 马春晖.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08)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性质研究概述[J]. 程方勇. 中国地方志. 2009(03)
[5]章学诚与安徽《和州志》——兼对章、戴论辩的学术梳理[J]. 王嘉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重论章学诚与戴震的修志之争[J]. 孟庆斌. 中国地方志. 2008(02)
[7]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 吴根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地理沿革在方志中的地位——论章、戴之争[J]. 孟旭琼.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9]章学诚与戴震之间学术思想影响述议[J]. 梁一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6)
[10]章学诚与方志评论[J]. 王卫平. 江苏地方志. 1998(03)
本文编号:3050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05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