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海鹏的台湾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20:35
中国近现代史学大家张海鹏参与了新时期台湾史研究的组织与开拓,撰写了大量台湾史方面的论文,对台湾史研究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故以张海鹏的相关学术活动、学术论著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厘清他对台湾历史与现状问题的认识,探讨其史学成就与史学特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海鹏的台湾史研究的历程及相关学术活动涉及台湾史研究之缘起、开创台湾史研究平台、推动台湾史研究发展三段历程,体现了张海鹏不仅学术成果丰硕,而且在助力台湾史学科建设、为台湾史研究培养后续人才等方面倾力很多。张海鹏的台湾史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浓缩于三部论著中:一是台湾史研究之集大成者《台湾史稿》,在内容上始终贯穿“通”的理念,在编撰目的上坚持用正确的台湾史观引领台湾史研究,在成书价值上树立中国台湾史研究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二是历史与现实关怀之《书生议政:中国近现代史学者看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归纳梳理张海鹏提到的关于台湾史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一步厘清台湾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以资借鉴。三是继承与创新之《当代中国台湾史研究》,从整体上探讨台湾通史的撰写问题和台湾史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强调正确理解台湾史研究中的基本立场问题的重要性。此外,...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张海鹏台湾史研究的历程及相关学术活动
第一节 台湾史研究之缘起
第二节 开创台湾史研究平台
第三节 推动台湾史研究发展
第二章 张海鹏台湾史研究中的几部主要论著
第一节 台湾史研究之集大成者《台湾史稿》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关怀之《书生议政》
一、关于“国家认同”问题
二、关于“一国两制”研究
三、关于台湾史研究中的争议问题
四、铭记甲午战争和马关割台的历史教训
五、对台湾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六、加强两岸学者在台湾史研究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之《当代中国台湾史研究》
第三章 张海鹏台湾史研究中的史学思想与方法
第一节 重视史料的梳理
第二节 薄古厚今与经世致用
第三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岸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交流的回顾与展望[J]. 桑兵.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2]尹仲容与台湾经济起飞[J]. 吴强.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3]浅谈大陆地区的台湾史研究[J]. 张洁,王振兴. 传承. 2016(01)
[4]中国海疆史话语体系构建的思考[J]. 李国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5(04)
[5]试析2008年以来民进党政治动员模式的调整[J]. 李洪波,温良谦. 现代台湾研究. 2015(01)
[6]论“文化台独”及现状[J]. 罗水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1)
[7]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述评[J]. 李细珠. 兰州学刊. 2014(09)
[8]论清人对台湾地位认知之变迁(1661-1875)——以官方为中心[J]. 贾小叶. 近代史研究. 2014(04)
[9]清代台湾史研究的新进展[J]. 程朝云.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2)
[10]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台湾史”书写——以“人教版”为核心[J]. 孙炜. 闽台文化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078940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张海鹏台湾史研究的历程及相关学术活动
第一节 台湾史研究之缘起
第二节 开创台湾史研究平台
第三节 推动台湾史研究发展
第二章 张海鹏台湾史研究中的几部主要论著
第一节 台湾史研究之集大成者《台湾史稿》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关怀之《书生议政》
一、关于“国家认同”问题
二、关于“一国两制”研究
三、关于台湾史研究中的争议问题
四、铭记甲午战争和马关割台的历史教训
五、对台湾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六、加强两岸学者在台湾史研究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之《当代中国台湾史研究》
第三章 张海鹏台湾史研究中的史学思想与方法
第一节 重视史料的梳理
第二节 薄古厚今与经世致用
第三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岸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交流的回顾与展望[J]. 桑兵.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2]尹仲容与台湾经济起飞[J]. 吴强.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3]浅谈大陆地区的台湾史研究[J]. 张洁,王振兴. 传承. 2016(01)
[4]中国海疆史话语体系构建的思考[J]. 李国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5(04)
[5]试析2008年以来民进党政治动员模式的调整[J]. 李洪波,温良谦. 现代台湾研究. 2015(01)
[6]论“文化台独”及现状[J]. 罗水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1)
[7]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述评[J]. 李细珠. 兰州学刊. 2014(09)
[8]论清人对台湾地位认知之变迁(1661-1875)——以官方为中心[J]. 贾小叶. 近代史研究. 2014(04)
[9]清代台湾史研究的新进展[J]. 程朝云.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2)
[10]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台湾史”书写——以“人教版”为核心[J]. 孙炜. 闽台文化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078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07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