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历史文化街区民俗元素挖掘与呈现研究 ——以南通寺街街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5 02:12
  传统居住街区的形态由居民的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与社会交往产生,其空间肌理、建筑风格、环境氛围都蕴含着原住民的实践智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与承载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基层单位。传统的居住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最原生态的记忆发生之地,具有社会意识属性的、在民众日常的生产活动与生活实践中被创造、共享、传承的民俗文化依附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中。因此,除了在建筑中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外,街区本身也是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空间场所。江苏省南通市区老城西北片的寺街街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传统居住街区,来源于南通人日常生活的民俗文化在这个空间中被生产、传播与承袭。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划定位,寺街街区将实现功能转型,完成从传统居住街区向具有居住、文化、旅游、消费等多功能的复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过渡。由于规划中提及的“民俗文化展示与体验”定位,寺街将成为一个集中展示南通历史脉络与区域民俗的历史文化街区,因此街区内的民俗元素亟待被挖掘与系统化的呈现。本文以寺街街区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中民俗元素的挖掘与呈现作出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从“传统的发明”“民俗主义”“...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历史文化街区民俗元素挖掘与呈现研究 ——以南通寺街街区为例


图2.1宽窄巷子街区建筑局部(图源:笔者自摄)??(2)注重街区民俗表达,创造民俗景观展示环境

示意图,重教,南通,文化基因


图3.1南通成陆示意图(图源:南通城市博物馆)??3.3.2崇文重教,文化基因一脉传承??

示意图,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南通


—mm?、..、'、、:&?'.:?/■??:丄“.謝t賴?:??ftiiMISS??图3.1南通成陆示意图(图源:南通城市博物馆)??3.3.2崇文重教,文化基因一脉传承??崇文重教是得到南通人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对文化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崇尚??使南通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来源于儒家传统的文化基因在南通民俗中??18丰坤武.南通文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 徐赣丽.  民俗研究. 2019(01)
[2]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李云燕,赵万民,杨光.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8)
[3]传统建筑符号在熙南里商业街区中的运用[J]. 俞兰.  山西建筑. 2017(36)
[4]民俗主义与学术反哺——以福建外碧村的民俗生活实践为例[J]. 宋颖.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3)
[5]城市怀旧空间的文化建构与空间体验——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J]. 刘彬,陈忠暖.  城市问题. 2016(09)
[6]民俗主义、学科反思与民俗学的实践性[J]. 周星.  民俗研究. 2016(03)
[7]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的再生研究——以南通寺街—西南营街区为例[J]. 姜妍,徐永战,陆磊.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2)
[8]城市街巷空间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以南京夫子庙街区为例[J]. 周玮,黄震方.  人文地理. 2016(01)
[9]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J]. 徐赣丽.  学术月刊. 2016(01)
[10]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民俗元素在黄飞鸿电影中的记忆建构作用[J]. 彭伟文.  民俗研究. 2015(06)

博士论文
[1]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 羌建.南京农业大学 2010
[2]北京798艺术区:市场语境下的田野考察与追踪[D]. 刘明亮.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3]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 郑利军.天津大学 2004
[4]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 吕卓红.中央民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作为文化符号的土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研究[D]. 陈洋洋.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都市空间下的民俗文化生产[D]. 秦娇娇.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南通色织土布图案研究[D]. 沈哲.东华大学 2017
[4]文化意象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发展研究[D]. 冯永鹏.河南大学 2017
[5]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规划建成后评析[D]. 刘明霞.清华大学 2012
[6]南通传统式样建筑造型及其装饰研究[D]. 孙菁.江南大学 2012
[7]南通色织土布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杨飞.苏州大学 2012
[8]潍坊城市景观中地方民俗元素的应用研究[D]. 王燕.山东建筑大学 2010
[9]论历史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 胡颖.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18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118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