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民俗控制性叙事、角色形塑与壮族师公叙事传统——以广西凤梧镇韦锦利师公班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9 20:52
  壮族师公叙事传统是建构师公身份的一种文化标志,其中的民俗控制性叙事则成为形塑师公角色的主要手段。韦锦利师公班中出现的"子承父业、父不为师""牛尾打牛,牛不动"等经验性话语,以及鸿钧老祖传说等地方性知识,作为民俗控制性叙事参与了师公的角色形塑。参考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的理论,分析广西平果县凤梧镇韦锦利师公班的传承谱系与运行机制,可以发现作为"习俗化"内容的一系列民俗控制性叙事与角色形塑等活动,能够不断补充和丰富壮族师公的叙事传统。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3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子承父业与父不为师”——家传与师传的有机融合
二、呈现互文性的口头演述与仪式展演
三、结语:层累的习俗化活动与壮族师公叙事传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中国故事学:发现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J]. 万建中.  大连大学学报. 2011(04)
[2]感受生活的民俗学[J]. 刘铁梁.  民俗研究. 2011(02)
[3]试析广西平果壮族师公受戒仪式的特点[J]. 彭芸芸,卢玉.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3)
[4]“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论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的启示意义[J]. 王志清.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平果县凤梧壮族师公信仰习俗研究[D]. 陆秀春.广西师范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128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128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