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清水江学建构的清水江文书研究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1-05-08 12:47
从目前清水江文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难看到,由于在一个宽泛的历史学框架内进行研究,它容纳了许多研究课题,如文献的比较研究、林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乡村社会生活、乡村经济生活等,并在此基础上显示出了清水江文书研究以村寨为中心的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方法取向与"区域史"的鲜明学科特征。这一学科特征的显现在于其立足于清水江文书的"清水江问题"意识,而"清水江问题"意识的核心是"成长中的社会",成长中的社会本质上即是社会变迁,因而对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变迁的观察须持有"清水江中心观"的学术理念。上述研究既为建构清水江学奠定了学术积累,也是这一地域性学科迈向成熟在理论与方法上的探索。对其再认识、再总结,有利于人们更加明了"清水江研究何以成学",并助推这一地域性学科进一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学术一个独特而又靓丽的领域。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7(05)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当前的研究
1.清水江文书的文献学研究
2.从习惯法进行的社会史研究
3.林业生产与生境民族学研究
4.以契约文书为史料、以村落为中心的社会史研究
5.经济史、社会经济史研究
6.立足于文书文献的流域社会教育史与教育文化研究
二、当前研究的学术特征
三、成长中的社会:清水江区域史研究不可缺失的国家身影
四、清水江研究何以成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水江文书中的“风水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苗族、侗族“择吉冢”文书为例[J]. 杨军昌,杨宇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2]乡村日常生活与帝国经略政治——关于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几点思考[J]. 张新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清水江文书中“股”的特殊称谓、分配机制及其社会关系[J]. 张明,林芊. 地域文化研究. 2019(01)
[4]清代民国清水江下游的田赋制度——以高坪侗寨田契为中心[J]. 龙泽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9(01)
[5]中国民族地区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的清水江模式——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三[J]. 林芊,程颖.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主持人语:多元学科与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研究[J].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3)
[7]清水江文书与重建中国历史叙事的地方性视角——《黎平文书》首发式论坛专家演讲之二[J]. 刘志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2)
[8]清水江流域民族教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 杨军昌,杨蕴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5)
[9]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育苗法类型及其影响研究[J]. 马国君,肖秀娟,张坤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10]方法与路径: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的实践与反思[J]. 张应强.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清水江流域土地契约文书研究[D]. 安尊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清代贵州苗疆的法律控制与地域秩序[D]. 潘志成.西南政法大学 2010
[3]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 梁聪.西南政法大学 2007
[4]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1644-1911)[D]. 沈文嘉.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晚清清水江流域姜恩瑞家庭地产经营活动研究[D]. 严阿生.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清水江文书的山地经济探析[D]. 朱永强.贵州大学 2015
[3]清水江文书中的山地认知探析[D]. 周道.贵州大学 2015
[4]天柱地区契类文书研究[D]. 褚立博.贵州大学 2015
[5]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 邱凯.中央民族大学 2012
[6]清水江文书的文献学价值[D]. 史达宁.贵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5363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7(05)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当前的研究
1.清水江文书的文献学研究
2.从习惯法进行的社会史研究
3.林业生产与生境民族学研究
4.以契约文书为史料、以村落为中心的社会史研究
5.经济史、社会经济史研究
6.立足于文书文献的流域社会教育史与教育文化研究
二、当前研究的学术特征
三、成长中的社会:清水江区域史研究不可缺失的国家身影
四、清水江研究何以成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水江文书中的“风水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苗族、侗族“择吉冢”文书为例[J]. 杨军昌,杨宇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2]乡村日常生活与帝国经略政治——关于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几点思考[J]. 张新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清水江文书中“股”的特殊称谓、分配机制及其社会关系[J]. 张明,林芊. 地域文化研究. 2019(01)
[4]清代民国清水江下游的田赋制度——以高坪侗寨田契为中心[J]. 龙泽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9(01)
[5]中国民族地区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的清水江模式——清至民国西南内地边疆侗苗地区土地关系研究之三[J]. 林芊,程颖.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6]主持人语:多元学科与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研究[J].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3)
[7]清水江文书与重建中国历史叙事的地方性视角——《黎平文书》首发式论坛专家演讲之二[J]. 刘志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2)
[8]清水江流域民族教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 杨军昌,杨蕴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5)
[9]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育苗法类型及其影响研究[J]. 马国君,肖秀娟,张坤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10]方法与路径: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的实践与反思[J]. 张应强.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清水江流域土地契约文书研究[D]. 安尊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清代贵州苗疆的法律控制与地域秩序[D]. 潘志成.西南政法大学 2010
[3]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 梁聪.西南政法大学 2007
[4]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1644-1911)[D]. 沈文嘉.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晚清清水江流域姜恩瑞家庭地产经营活动研究[D]. 严阿生.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清水江文书的山地经济探析[D]. 朱永强.贵州大学 2015
[3]清水江文书中的山地认知探析[D]. 周道.贵州大学 2015
[4]天柱地区契类文书研究[D]. 褚立博.贵州大学 2015
[5]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 邱凯.中央民族大学 2012
[6]清水江文书的文献学价值[D]. 史达宁.贵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5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17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