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从“白水郎”到“水生人”:疍民的生计变迁与认同建构

发布时间:2021-06-24 22:27
  清朝中后期,原先生活在闽江流域的一支水上人——疍民北上迁徙至闽东沙埕港,并在当地港域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聚居区,由此成为沙埕港这一海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闽东地区存在的歧视疍民的文化传统,导致疍民在当地社区中被"污名化"。1949年以后,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疍民得以上岸定居,并凭借精湛的捕鱼技术实现了社会地位上的逆转。与此同时,围绕着一系列渔业荣誉,疍民群体重构了新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 

【文章来源】:地域文化研究. 2018,(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白水郎”与“曲蹄仔”
二、疍民与移居的苦难记忆
三、“水生人”——生计变迁与身份认同
结语



本文编号:3247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247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d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