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末民初山西乡土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15:58
  清末,由于实行学制改革,开展乡土教育,并颁布《乡土志例目》,出现了一种新的文本—乡土志。直到民初,这种文本仍在学堂发挥重要作用。故乡土志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清末民初山西13种乡土志文本,探讨清末、民初两个不同时段,山西乡土志编撰与乡土教育之面貌及特点。全文凡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缘起及研究现状。已有成果尚无对山西乡土志的全面系统研究,为选题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论述山西乡土志的编纂背景、具体成就及编纂意义。山西乡土志既是清末改革的时代产物,也因地方差异而呈现有别于沿海地区的乡土特色。大致而言,课目体的形式和口语化的叙述,越来越成为乡土志编纂的主要趋势;内容上更加注重对实际生活的引导,直观地传达乡土文化;观念上仍保留着传统的忠孝节烈、崇儒尚贤思想,虽未能反映实业救国的时代思潮,但开始了被动适应、小心探索,以求开启民智、改良社会。同时,乡土志从计划编纂到学堂使用,除涉及文本内容的取材问题外,也牵涉编纂群体与地方官员和当地士绅之间的交流、互动与融合,展现了地方与国家意识的互动关系。其时,“爱国自爱乡始”已成一种普遍认知,作为教材使用的乡土志,以“...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起
    研究综述
第一章 编纂背景
    第一节 清末变革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清末山西的社会状况
第二章 编纂概况及成绩
    第一节 编纂内容
    第二节 印行情况及编纂群体
    第三节 价值取向
第三章 文献价值及意义
    第一节 存史补遗
    第二节 地域认同
    第三节 国民认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汾阳西陈家庄乡土志》的文本特点与史料价值[J]. 李嘎,边疆.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03)
[2]清末乡土志的特点及其价值[J]. 刘桂芳.  史志学刊. 2015(01)
[3]乡土意识与国家情怀:清末乡土史志书写的特点及其问题[J]. 姜萌.  史学月刊. 2014(05)
[4]乡土志与乡土教学[J]. 王新环.  中国地方志. 2011(11)
[5]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J]. 李素梅,滕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6]乡土志探源[J]. 陈碧如.  中国地方志. 2006(04)
[7]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J]. 王兴亮.  中国地方志. 2004(02)
[8]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J]. 王兴亮.  历史教学. 2003(09)
[9]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J]. 程美宝.  历史研究. 2003(04)
[10]山西方志综述[J]. 李裕民.  沧桑. 1995(01)

硕士论文
[1]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于天下[D]. 刘玉玉.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9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289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