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祠堂礼制与人群阶序:清水江下游的乡村社会

发布时间:2021-08-10 23:34
  宗族的考察和族谱研究是认识和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路径之一。以清水江流域的祠堂修建活动为切入点,讨论不同身份的人群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通过家谱世系的追述、英雄祖先的重构、祠堂修建等活动,将与"军户"祖先身份相关的入住权,以及象征正统身份的旗伞、高爵牌等文化再创造作为人群区分和认同的标帜,进以掌握地方政治文化资源。文章以社会空间的整体视野,通过对清水江流域典型村落新化地方社会的结构化进程以及社会形态的研究,以期拓宽西南区域社会研究的路径。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6(04)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军户”身份与入住权:屯军移民与外来人群的入籍定居
    1. 武毅将军之家———闵姓
    2. 进士门第———刘家
    3. 武略校尉之后———李家
    4. 都司子孙———吕家
    5. 逃荒而来的沈家
二、礼制下乡:清季民国的祠堂修建与地方社会
三、创造正统身份的文化象征:旗伞与高爵牌
    1. 闵家:“世袭罔替指挥职”
    2. 刘家:“忠孝两言光史策”
    3. 吕家:边缘群体的文化创造
四、阶序强化:20世纪80年代的祠堂重建与仪式展演
    1. 边缘中心化的努力:祖先再造与沈氏宗祠的合理性
    2. 核心家族地位的维系———闵氏宗祠重建
    3. 中心与中心的较量———刘氏进宗祠仪式
五、结语



本文编号:3334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334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