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西藏图考》的“括总”之篇——读《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
发布时间:2021-12-10 22:03
黄沛翘所纂《西藏图考》由于编纂时旁搜博采,探厥源流,故光绪十二年刊印后即引起国内外注意。此志卷之二首篇即《西藏源流考》,著者在"自记"中明确指出了此篇在《西藏图考》全志中的"括总"地位与作用。乾隆末年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识略"上卷首篇亦为《西藏源流考》,《西藏图考》中的《西藏源流考》虽然编纂在后,可以说借鉴、参考了前者,但二者所记区别很大。记述西藏源流时大部分内容及看法已不同,重要的是此篇不仅将清代藏事写入,而且还将其作为重要部分写,充分说明黄沛翘对此篇材料、内容及重点有过全面的思考。从内容的安排、详略及记述方法等看,《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具有详今略古,重心放在清代;突出康熙末年至乾隆时期几次出兵西藏的军事行动;纵横结合,内容兼及西藏自然、社会诸多方面;既尊重前人的研究,又明确写出自己比较分析后的看法等几个特点。《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的价值是:较为系统地记述西藏历史及各方面情况,有助于当时留心边务的人们了解、认识西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编此志撰此篇,对藏族起源及西藏历史上若干问题提出看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从《西藏图考》作为方志著作横排结构来看,《西藏源流考》在...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西藏源流考》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看法
(一) 从“西藏古为西藏徼外诸羌地, 其先为伯夷甫, 炎帝之裔也。舜徙三苗于三危, 三危者, 为喀木、为危、为藏”起, 至“以秃发为国号, 语讹谓之吐蕃, 稍并诸羌, 土宇渐广, 然犹未通中国”止。
(二) 从“唐初, 吐蕃赞普弃隶弄赞建牙于跋布川, 其国都号为逻些城”起, 至“故终明之世未尝为患, 此历朝藏事大略也”止。
(三) 从“国朝崇德元年, 西藏达赖、班禅及藏巴汗、青海固始汗各遣使绕塞外数万里达盛京, 奉书及方物”起, 至“自大创以后, 至今贡献不绝, 西藏始永无廓夷患”止。
(四) 从“初, 藏中皆习元帝师帕思巴所传之红教”起, 至此篇最后“而互市与贡道亦皆在打箭炉云”语止。
二、《西藏源流考》的特点与价值
(一) 从其内容的安排、详略及记述方法等看《西藏源流考》的几个特点
(二) 在前面的介绍与分析基础上, 再简要谈谈《西藏源流考》的价值
本文编号:3533472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西藏源流考》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看法
(一) 从“西藏古为西藏徼外诸羌地, 其先为伯夷甫, 炎帝之裔也。舜徙三苗于三危, 三危者, 为喀木、为危、为藏”起, 至“以秃发为国号, 语讹谓之吐蕃, 稍并诸羌, 土宇渐广, 然犹未通中国”止。
(二) 从“唐初, 吐蕃赞普弃隶弄赞建牙于跋布川, 其国都号为逻些城”起, 至“故终明之世未尝为患, 此历朝藏事大略也”止。
(三) 从“国朝崇德元年, 西藏达赖、班禅及藏巴汗、青海固始汗各遣使绕塞外数万里达盛京, 奉书及方物”起, 至“自大创以后, 至今贡献不绝, 西藏始永无廓夷患”止。
(四) 从“初, 藏中皆习元帝师帕思巴所传之红教”起, 至此篇最后“而互市与贡道亦皆在打箭炉云”语止。
二、《西藏源流考》的特点与价值
(一) 从其内容的安排、详略及记述方法等看《西藏源流考》的几个特点
(二) 在前面的介绍与分析基础上, 再简要谈谈《西藏源流考》的价值
本文编号:3533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53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