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杭州府志·艺文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15:02
  《杭州府志·藝文志》的纂修是典藏杭地文化的重要途徑,本文以明清至民國四種《杭州府志·藝文志》為探究對象,比較其中藝文志著述差異,探究其差異成因,以總結明清至民國之際《杭州府志·藝文志》對地方文化的典藏、發展的多元價值,補彌學界研究方志藝文志的不足。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緒論部分對本文寫作緣起及研究意義進行說明,並就國内外研究現狀進行概述,分為地方志藝文志研究及《杭州府志》研究兩層面進行簡述。第一章針對方志藝文志的起源進行概述,包括方志之源、藝文志之源、方志及藝文志的比較分析,以藉此說明藝文志研究在方志整體研究中的價值意義,及其目前尚未被關注的重要作用。第二章就明清至民國之際四種《杭州府志·藝文志》的發展概況進行梳理,先簡述明清浙江地區方志與方志學的發展,其後就“杭州府”及“杭州府志”進行概念釐定,最後分述(成化)《杭州府志》、(萬曆)《杭州府志》、(乾隆)《杭州府志》、(民國)《杭州府志》中的藝文志概況。第三章將三種明清至民國《杭州府志·藝文志》進行差異比較,先就藝文志體例及類目進行概述,再具體比照諸種《杭州府志·藝文志》體例及類目、著述作者、編纂群體、著述沿襲的差異。經過比較,發現體例...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寫作緣起及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地方志藝文志研究
        (二) 《杭州府志》研究
第一章 方志藝文志概述
    一、方志之源
    二、藝文志之源
    三、方志及方志藝文志
第二章 《杭州府志·藝文志》概述
    一、明清浙江方志與方志學的發展
    二、明清《杭州府志》概況
        (一) “杭州府”概述
        (二) “杭州府志”概述
    三、《杭州府志·藝文志》概況
        (一) (成化)《杭州府志·藝文志》概述
        (二) (萬曆)《杭州府志·藝文志》概述
        (三) (乾隆)《杭州府志·藝文志》概述
        (四) (民國)《杭州府志·藝文志》概述
第三章 《杭州府志·藝文志》差異比較
    一、藝文志體例及類目概述
    二、《杭州府志·藝文志》體例及類目比較
        (一) (萬曆)《杭州府志·藝文志》體例及類目
        (二) (乾隆)《杭州府志·藝文志》體例及類目
        (三) (民國)《杭州府志·藝文志》體例及類目
    三、《杭州府志·藝文志》著述作者
        (一) (萬曆)《杭州府志·藝文志》著述作者
        (二) (乾隆)《杭州府志·藝文志》著述作者
        (三) (民國)《杭州府志·藝文志》著述作者
    四、《杭州府志·藝文志》編纂群體差異
        (一) (萬曆)《杭州府志·藝文志》編纂群體
        (二) (乾隆)《杭州府志·藝文志》編纂群體
        (三) (民國)《杭州府志·藝文志》編纂群體
    五、《杭州府志·藝文志》著述沿襲
        (一) (乾隆)《杭州府志》對(萬曆)《杭州府志》的著述沿襲
        (二) (民國)《杭州府志》對(乾隆)《杭州府志》的著述沿襲
第四章 《杭州府志·藝文志》輯錄差異成因
    一、官修政令及地方文化發展
        (一) 官修政令
        (二) 藏書之風
        (三) 府學及書院文化
    二、鄉紳儒士為主導的編纂群體
        (一) 府志編纂群體
        (二) 鄉紳儒士
        (三) 科舉題名
    三、文學表徵與地域分佈
        (一) “浙派”诗学的发展
        (二) 詩社集結及文學世家
        (三) 詩與禪的融合——詩僧群體
    四、浙東學派與志書考據
        (一) 浙東學術的起興
        (二) 考據與實用學風
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杭州府志》考述[J]. 仇家倞.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9(02)
[2][万历]《杭州府志》人物记述之特点[J]. 张英聘.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9(03)
[3]试述万历《杭州府志》的编修特点[J]. 张英聘.  中国地方志. 2008(07)
[4]徐一夔和《洪武杭州府志》[J]. 黄燕生.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1(00)

硕士论文
[1]掖縣藝文志[D]. 蕭亞琳.山东大学 2012
[2]清代三種《義鳥縣志·藝文志》整理与研究[D]. 王麗萍.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2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682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