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汾河流域旱灾时空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明代汾河流域旱灾时空特征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明代277年(1368-1644)汾河流域旱灾史料的整理和分析,采用以县为单位的旱灾等级划分标准,利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对当时整个汾河流域旱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从频率和强度两个方面研究旱灾的空间分布,同时以t分析方法对旱灾在时间变化上是否存在突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明代汾河流域共发生旱灾147年次,平均1.88年发生1次旱灾,平均每年发生旱灾7.6县次,其中以2级旱灾为主(占46.97%)。(2)在明代277年中,汾河流域旱灾发生频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且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在季节连旱方面,春夏连旱发生最多,夏秋连旱次之,四季连旱最少。1473年为旱灾频率发生的突变点,1368-1473年为旱灾发生较少期,从1473年开始,旱灾发生频率明显加快。(3)从整个汾河流域来看,上游不易发生旱灾,且强度较小,而下游最易发生旱灾,且强度较大,与此同时,汾河流域中游东部较西部易反生旱灾,且强度相对较大,下游则相反。明代气候变冷是汾河流域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明代 汾河流域 旱灾 时空特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地方科学思想史研究”(OSJJD720011)
【分类号】:K248;K29
【正文快照】: 旱灾是指久晴不雨,农作物体内水分大量缺乏,从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1]。中国古代旱灾频繁,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他文物史料中均有记载,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直接影响着农牧林业的生产。明代旱灾的危害是仅次于水灾的自然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萧廷奎;关于“河北省明清时期干旱情况的分析”一文的商榷意见[J];地理学报;1962年04期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3 赵景波;郁耀闯;王长燕;;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关龙,高帆;明代农业自然灾害之透视[J];中国农史;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周多进,牛建新,潘新仿;库尔勒香梨的冻害预防与补救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6期
3 朱蒙芬;刘兴瑞;刘建成;周铁桩;那木斯来;春花;;呼伦贝尔市2008年春旱特征及危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2期
4 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杨彬云;徐芳;;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5 高山;于永辉;廉洪伟;宋亚杰;;黑龙江水稻花期障碍型冷害及其防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6 盛绍学;石磊;李彪;;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及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7 张旭晖;商兆堂;蒯志敏;王俊;谢洪芳;付云燕;;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8 吉奇;吴英杰;黄作顺;魏军;;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9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10 张U,
本文编号:534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3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