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探究——以云南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7 07:31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探究——以云南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村寨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开发


【摘要】: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开发
【基金】: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D12YB10)研究成果
【分类号】:F592.7;K892.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民族村寨依靠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大量游客,推动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蓬勃兴起,学者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罗永常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将民族村寨作为旅游目的地,以村寨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美的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汝辉;;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的必要性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2 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3 李燕妮;张晓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节庆活动的传承与创新——以云南红河州可邑彝族村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4 王红宝;谷立霞;;基于旅游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5 周杰;杨兮;张凤太;;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特征及内涵解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5期

6 黄彩文;;云南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邦丙村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研究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继刚;;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实证研究——以昆明市小水井村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2 郑小虎;刘平;;论旅游开发对民族社区文化的影响——以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殷群;;云南楚雄咪依噜彝族村寨旅游深度开发对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李瑞;殷红梅;;近10年中国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5 刘丽梅;吕君;;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6 蒲玉林;杨兆萍;韩芳;;新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7 晏鲤波;薛群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规范分析与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8 朱江勇;;校园戏剧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年30期

9 杨f;王晓云;冯学钢;;近十年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杨昌儒,潘梦澜;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2 杨忠实;文传浩;;珠江上游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个案分析[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燕玲;基于旅游感知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琳;贵州乡村旅游的民族特色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纯纯;西双版纳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温红叶;传统何以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周晖;黔东南地区乌利、郎利苗寨旅游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谭鲁飞;凤凰古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吴文才;贵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岳玲;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沈炜;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资本及其再生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瑞英;周至县生态村建设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晓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原真性感知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2 刘晖;民族旅游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3 罗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4 刘晓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孙兆霞;;试析文化建构性与乡村旅游开发需求指向的关系——以黔中屯堡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金颖若;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7 陈兴贵;;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8 卢宏;;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9 冯红梅;;论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旅游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10 赵煜;;节庆社会:在结构与“去结构”中思考——以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映红;;评选“福建十大最美乡村”的民俗学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熊晓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苗族蚩尤戏[J];文化遗产;2010年01期

3 侯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中论民歌与民俗的保护[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05期

4 阿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月也”[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余未人;;柔情蜜意姊妹节[J];当代贵州;2008年14期

6 黄易;龙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系列坡会群[J];当代广西;2008年03期

7 赵冬菊;;远古巫文化的传承对土家民俗文化的影响[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赵东升;;我的家族与“满族说部”[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9 ;新知客评[J];新知客;2007年01期

10 毛海莹;;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海洋民俗传承与保护——以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渔港为例[J];文化遗产;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史研究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王岗;;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总报告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3 彭杰;;2007年第三届龟兹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王明富;;祭句町王摩经《摩给坤》与云南壮族社会发展探析[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孙冬虎;;北京东城区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举隅[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6 刘伟;;宁夏回族地毯经济概述[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再年;;“孙钟种瓜”刍议[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振超;;第二十一讲 沈阳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传说[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9 ;北京历史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史研究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10 朱昌杰;;序[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凤军;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宝物多[N];沈阳日报;2005年

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年

3 陈凤军;辽沈抢救“萨满舞”刻不容缓[N];沈阳日报;2005年

4 杨小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成热门[N];中国旅游报;2003年

5 黄小驹 马春茂;文化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通讯员 廖子渊 黎兵;苗学研究有组织[N];柳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郑晓强 实习生 黄璐;当博饼成为一种文化[N];福建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天池;我省首个“关东古巷”落户群力[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我国三个申遗项目全部获批准[N];人民日报;2004年

10 特约记者 杨曙光 赵小鹏;英雄诗史《格萨尔》面临消失危险[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静;消弥与重构中的“查玛”[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哈斯;蒙古族游牧经济中的地方性知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芳;羌族“瓦尔俄足”节初探[D];重庆大学;2010年

3 陈杰;颜文姜庙会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娜敏;鄂伦春族桦皮船的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马莉;宁夏同心回族妇女生育习俗及其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覃金福;酉水流域土家年传承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李志敏;请戏习俗的传承与变革[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杨炎;泗州戏的民俗学解析[D];安徽大学;2012年

9 张春萍;玛纳斯县“新疆汉族社火”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10 仪孝法;山东日照地区渔民民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5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