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建构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23:09

  本文关键词: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建构模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青海 多元 民俗 和谐共生 建构模式


【摘要】:青海多元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是和谐共生、繁荣共进,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强国的根本,也是地方文化寻求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不同民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和途径,试图从中总结出互敬、互补、借鉴、整合、共享等几种方式是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和谐共生的最基本构建模式,以期以青海经验作为典型个案,为探寻中国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做一点有益的尝试。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青海 多元 民俗 和谐共生 建构模式
【分类号】:K892.4
【正文快照】: 自古以来青海就不乏人类文明的足迹,从西汉至元明之际,多个民族逐渐迁徙至此并繁衍生息形成了六个世居民族的格局,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逐渐形成了青海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并由此构筑了当今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发展模式。民俗文化作为国家或民族传统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海寿;隆务镇回族文化变迁的人类学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马文慧;宗教文化与青海地区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马梦玲;;青海多元文化交融下的语言接触现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贺喜焱;;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班班多杰;;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珠;徐金兰;;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2 秦红增;郑桂莲;;瑶族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变迁研究——以广西恭城县东面村过山瑶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雷勇;;论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和平跨居[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4 李飞龙;;近代苗疆土地所有权转移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雷勇;;论跨界民族认同的多重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6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7 张科;;和而不同:论青海多民族文化的鼎立与互动[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8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9 安海民;;三江源地区民间传说及其文化意蕴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10 谷晓恒;;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及语义特征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莉莉;;多元共生中的文化涵化——青海河湟地区“卡力岗”和“家西番”族群的个案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2 鲁顺元;;卓仓藏族的婚姻圈:基于郭尔三个村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8 艾丽曼;我心依旧: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果建业;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秀多吉;化隆卡力岗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占录;家西番:乡村社会生活中的族群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超;青海省河南县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马婧杰;试析道教对青海地方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李玉英;河湟皮影戏的程式与表演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朴恩真;韩藏情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珏;西口路上的文化地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常小美;后常庄的邻里互助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保亚;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吴景山;塔尔寺四通汉字碑文正误[J];中国藏学;1999年02期

3 桥本万太郎,王希哲;汉语声调系统的阿尔泰化[J];晋中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4 许英国;青海饮食文化五题[J];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5 马明良;西北回族、撒拉族经堂教育及其历史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03期

6 马进虎;河湟地区回族与汉、藏两族社会交往的特点[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许新国;循化阿哈特拉山卡约文化墓地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8 白文固;明清以来青海喇嘛教寺院经济发展情况概述[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9 蒲文成;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概述[J];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10 蒲文成;历史进程中的藏传佛教[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蕾;;白鹿原民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8年03期

2 钟金贵;;论民俗文化与旅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年11期

4 张春秘;董宝华;刘莉;;浅谈秦皇岛沿长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6期

5 ;交流·沟通·发展──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思想战线;1997年02期

6 王辅政;;浅议蒙古族民俗文化的调查方法[J];实践;1999年04期

7 丁长林;;发展民俗产业 促进冰城发展[J];学理论;2005年09期

8 汪应伟;;以庆阳香包为例透视民俗文化发展前景[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9 范正根;罗鹏;左文卿;;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10 陆安;;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应用 为打造先进文化之都而服务[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式设计[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庞本;;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年

7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巫其祥;;论中国传统年节的保护与申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黛云;“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2 周正;印江多元文化丰富城乡群众生活[N];铜仁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4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李斌 特约记者刘建平 吴慧丽;让民俗文化靓起来[N];长治日报;2009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田青;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N];人民日报;2011年

8 刘超 张艳萍;内黄民俗文化年味浓[N];安阳日报;2007年

9 记者 韦铭 通讯员 屠康敏;南京民俗文化展示味道十足[N];南京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金石;老年人扛起保护民俗文化大旗[N];西安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桂杰;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文君;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国文化认同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2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雷燕;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彦恩;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宁峰;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6 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邹高飞;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共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范先明;熔炉文化与马赛克文化[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周广申;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5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55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