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辰韩的民族构成
本文关键词:论辰韩的民族构成
【摘要】:新罗脱胎于辰韩,其主要族源是辰韩人。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来看,辰韩之地有许多外来徙民,包括东夷少昊族、韩侯之国人、秦人、古朝鲜人等,这些徙民与土著韩人共同创造了半岛文明。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辰韩 新罗 东夷 古代东亚 人口迁徙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2JHQ03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0@ZH006)
【分类号】:K289
【正文快照】: 探讨辰韩的民族构成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新罗脱胎于辰韩,早期的所谓新罗由“六村”即“辰韩六部”构成,新罗是在不断统一辰韩各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①因而,辰韩的民族结构与新罗族源密切相关;二是,《三国史记》记载了数个新罗早期建国神话,皆不约而同地暗示了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继祖;辰国三韩考[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2 梁景;韩国都城迁徙考[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3 刘子敏;也谈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与都兴智先生商榷[J];史学集刊;2005年04期
4 刘子敏;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5 刘子敏;关于古“辰国”与“三韩”的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6 唐兰;;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J];文物;197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宇飞;;龙山文化与古史传说的对比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尚永亮;;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魏晓明,汪清;汉字产生时代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4 孙海洲,孙玮;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5 逯宏;蒋绍伟;;周代亳社功能考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士尊;;松辽分水岭:有形的长城和无形的界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黄浩;关东傻子故事的母题与文化来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8 赵红梅;;前燕正统观的发展变化——兼及中原士人出仕前燕心态[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9 孟东风,侯雁飞;功勋卓著的宁古塔将军巴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姜雪娥;方姝孟;;试论京旗回屯对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苗威;;“辰韩六部”与新罗的早期历史探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孙泓;;新罗起源考[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杨善群;;古文《尚书》研究——学术史上一宗严重的冤假错案[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朴真Ym;;关于德兴里墓志铭主人公镇的生平——以幽州刺史为中心[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5 刘子敏;;朝鲜半岛“三韩”研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6 许智范;;由考古资料探索商周江西社会[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7 苗威;;关于金富轼历史观的探讨[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8 苗威;;百济前期疆域述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徐烈;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莹莹;试论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的前文字属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芳;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小平;《诗三百》结集成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温延静;吉林劝业道农业活动述略(1907-1912年)[D];吉林大学;2011年
8 霍速;清末东北灾患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姝一;明郑时期台湾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丰;《孔丛子·论书》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殿福;;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1期
2 张博泉;真番郡考[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3 罗继祖;辰国三韩考[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4 刘子敏,金荣国;《山海经》貊国考[J];北方文物;1995年04期
5 刘子敏;先秦时期的古朝鲜未曾使用过青铜铸币[J];东疆学刊;1994年02期
6 赵雨;《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7 张博泉;汉玄菟郡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8 刘谦;;辽宁锦西县乌金塘东周墓调查记[J];考古;1960年05期
9 古兵;;吉林,
本文编号:559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5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