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

发布时间:2017-07-20 14:01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山东 海防 海禁


【摘要】: 明代以前,历代中央王朝的主要威胁都来自北方,故统治者在边防问题上都重北轻南,重陆上,轻海洋。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西方世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航海高潮,一些西方国家陆续来到中国沿海,从而为中国的海防提出了新课题。再加上明清国内形势及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新动向,海防就成为中国日益突出的大问题。明清统治者在筹海问题上有得有失,中国近代海防的破败和落后挨打都可在明清找到深层的原因。 目前,就明清区域海防史研究现状来看,存在“南热北冷”现象。学者们大都把研究目光放在了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南部沿海省份,对于山东海防的研究则几乎还是空白,至今尚未有专著面世,,只是在一些论著和论文中偶有涉及。其实,山东海防是国家整体海防链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并有不同于南方的特点。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析,不仅可以填补此项学术空白,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明清时期中国海防的职能、总体战略规划、特质和实施效果等问题,而且对于探索明代以来中国海洋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有重要意义,从而为廓清西进中退的海洋迷思提供帮助,并为今天的海防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鉴于海防研究牵扯面广,史料分散,本文不可能对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作面面俱到的考察,而是侧重从军事角度,以山东海防建设为主线,对明清不同历史时段的山东海防对缘、主体、手段、得失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这种论述,探索海防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的互动关系,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讨论。 第一章:明清时期的山东海疆行政区划和海防地理形势。海洋政治和自然地理因素对海防活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影响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明清时期,山东海疆行政区划经过逐步调整,趋于稳定,区域视觉鲜明;山东海岸线绵长,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港湾众多。这些海疆要素,为山东海防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章:明代前期的山东海防(洪武至正德)。明代前期,山东海防主要为防御和抗击倭寇的侵扰而设,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建立到充实完善再到逐渐废弛的动态发展过程。洪武时期,山东是罹受倭害较为严重的沿海省份之一。鉴于此,明朝政府在山东海疆初步建立了水陆配合的海防卫所体系。海防卫所体系发挥了稳定海疆的积极作用,同时蕴藏着诸多消极因素,为其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永乐至宣德时期,山东沿海倭害相对减轻,山东海防在洪武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但仍存在弊端,并受到了国家某些既定政策的负面影响。正统至正德时期,山东沿海的倭寇事件鲜有发生。海疆的承平日久,政治的日趋腐败,致使明朝政府的海防建设力度不大,再加上卫所体系自身存在的弊端没有得到解决,山东海防逐渐废弛。明代前期,明朝政府经营山东海防的作为并非都是积极的,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海禁政策的实行。海禁政策是一种消极色彩浓厚的海防政策,对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明代后期的山东海防(嘉靖至崇祯)。明代后期,山东海防因时代的演变有了新的内容,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嘉靖年间,山东海防仍以防御倭寇为主。这一时期,东南沿海出现了“嘉靖倭乱”。在这场斗争中,山东沿海亦发生了倭寇事件。但与南方沿海省份相比,山东的倭害轻得多。隆庆至万历中期,海防卫所体系已经破败不堪,日本又在朝鲜燃起战火,并想进而侵略中国,山东海疆安全受到威胁。严重的海防危机,迫使军界人士和明政府不得不认真思考海防问题。在这种合力作用下,山东海防得到了重建和发展,海防兵力、海防指挥体系、海防布局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前海防卫所体系的变化。这是明代后期山东海防发展的高峰。万历中期之后,山东海防重任由防倭转为防御后金(清)政权渡海南下。明末山东海防虽肩负重任,却未得到很好的建设,并随着明朝统治危机的日趋加深再度走向衰败。 第四章:清代前期的山东海防(1644—1840)。清代前期,山东海疆形势严峻,海防压力有增无减。清廷着手建立了以绿营和八旗相结合的水陆相维的海防体系。山东海防武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顺治朝是初建时期,康、雍两朝发展到顶峰,乾隆以后则逐渐削弱。这折射出康乾时期的盛世与隐患并存的时代特征。山东海防的衰微,与清廷重陆轻海、消极防御的海防建置理念密不可分。清廷昧于国外情势,盲目自大,缺乏长远的世界战略眼光,也是重要因素。清初承明制,厉行禁海和迁界。海禁的实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要求开海的呼声从未停止,致使山东局部开海比南方要早。 第五章:山东海防与山东社会经济。海防除保卫海疆安全外,另一主要任务就是为沿海地区营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谋求沿海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而沿海社会的进步,又为海防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则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海疆开发的同时,也束缚了沿海人民向海洋发展的步伐。 第六章:明清时期山东海防的特点和得失。明清是历史上山东海防发展的关键时期。梳理这一时期的山东海防,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有鲜明的特点和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透析这些特点,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可为今天的海防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明清时期 山东 海防 海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K295.2
【目录】:
  • 中文摘要12-14
  • ABSTRACT14-18
  • 绪论18-27
  • 一、研究意义18-19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19-21
  • 三、研究现状21-25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25-27
  •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山东海疆行政区划与海防地理形势27-33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山东海疆行政区划27-30
  • 一、明代的山东海疆行政区划27-28
  • 二、清代的山东海疆行政区划28-30
  • 第二节 山东海防地理形势30-33
  • 第二章 明代前期的山东海防(洪武至正德)33-70
  • 第一节 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33-48
  • 一、山东海疆的严峻形势33-37
  • 二、明政府消弭山东沿海倭患的外交努力37-40
  • 三、山东海防军事体系的建立与效果40-45
  • 四、海禁政策在山东的实施45-48
  • 第二节 永乐至宣德时期的山东海防48-57
  • 一、山东海防形势49-51
  • 二、山东海防军事体系的巩固和加强51-55
  • 三、山东海防发展中的不利因素55-57
  • 第三节 正统至正德时期的山东海防57-70
  • 一、山东海疆的相对平静58-60
  • 二、明政府对山东海防的零星整饬和建设60-64
  • 三、山东海防的日趋废弛64-70
  • 第三章 明代后期的山东海防(嘉靖至崇祯)70-140
  • 第一节 嘉靖年间的山东海防70-86
  • 一、嘉靖中前期山东海防的严重废弛70-72
  • 二、“嘉靖倭乱”与山东沿海倭患72-80
  • 三、戚继光对山东海防的贡献80-86
  • 第二节 隆庆至万历中期的山东海防86-105
  • 一、山东海防危机86-88
  • 二、军界人士的山东海防论88-99
  • 三、明政府重建山东海防的举措99-104
  • 四、山东海防在援朝抗倭战争中的作用104-105
  • 第三节 明末的山东海防105-132
  • 一、山东海防形势的变化105-107
  • 二、山东海防力量考察107-115
  • 三、山东海防官登莱巡抚115-124
  • 四、孔有德叛乱及其对山东海防的影响124-132
  • 第四节 明代后期山东海防体系的变化132-140
  • 一、海防军队主力的变化132-135
  • 二、海防领导体制的变化135-138
  • 三、海防布局的变化138-140
  • 第四章 清代前期的山东海防(1644—1840)140-210
  • 第一节 清代前期的山东海疆形势140-154
  • 一、山东沿海人民及郑氏集团的抗清斗争140-145
  • 二、海盗的骚扰145-151
  • 三、西方殖民者的侵扰151-154
  • 第二节 清初山东沿海卫所体系的瓦解154-164
  • 一、清初卫所制度概况154-156
  • 二、清政府对山东沿海卫所的改造和调整156-157
  • 三、山东沿海卫所变革中的阻力157-164
  • 第三节 清代前期的山东海防陆军164-172
  • 一、山东青州八旗驻防164-166
  • 二、山东海防陆地绿营兵166-172
  • 第四节 清代前期的山东水师172-190
  • 一、山东绿营水师173-187
  • 二、山东八旗水师的议而未建187-190
  • 第五节 清代前期的山东海防炮台190-195
  • 一、山东海防炮台的建设190-192
  • 二、山东海防炮台的建筑特点和攻防效果192-195
  • 第六节 清初山东的禁海与开海195-210
  • 一、清初海禁政策的出台195-197
  • 二、清初海禁政策在山东的实施197-201
  • 三、清初山东开海的艰难历程201-210
  • 第五章 山东海防与山东社会经济210-237
  • 第一节 明代卫所建置与山东沿海社会的变迁210-213
  • 一、卫所建置与海滨城镇的兴起和发展210-211
  • 二、卫所建置与海疆地域文化211-212
  • 三、卫所建置与濒海农业212-213
  • 第二节 海禁政策对山东沿海社会的负面影响213-224
  • 一、明代海禁政策对山东沿海社会的负面影响213-220
  • 二、清代海禁政策对山东沿海社会的负面影响220-224
  • 第三节 山东海防与南北海运224-237
  • 一、明代山东海运概况225-231
  • 二、清代前期山东海运概况231-233
  • 三、山东海防与海运的互动233-237
  • 第六章 明清时期山东海防的特点和得失237-251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山东海防的特点237-245
  • 一、海防对象的多样性和阶段性237-239
  • 二、海防部署形成了体系和规模239-243
  • 三、以登、莱二府为海防重点243-244
  • 四、海防地位的非重心性244-245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山东海防的得与失245-251
  • 一、山东海防的积极作用246-247
  • 二、山东海防的局限247-251
  • 结语251-253
  • 附图253-257
  • 参考文献257-278
  • 致谢278-27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279-28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8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宇;清顺治年间土寇抗清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崔菊华;明代登州在中朝交往中的重要作用[D];鲁东大学;2012年

3 梁亮;明清即墨的早期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刘勇;山东省海防管理机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孔德静;印迹与希冀:明清山东海防建筑遗存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菲菲;清代山东八旗驻防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张仲良;明代山东半岛海防[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8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68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