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近代东北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趋向

发布时间:2017-07-20 19:00

  本文关键词:近代东北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趋向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史研究 区域社会史 家庭学 研究成果 区域人口 史兴 生态环境 研究趋向 区域社会发展 地理空间结构


【摘要】: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社会史兴起以来,区域社会史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呈蓬勃发展之势,现今在华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区已经形成"岭南模式"、"西北模式"、"江南模式"、"华北模式"等研究范式,并各自成立了相应的社会史研究机构。东北区域社会史研究,也正在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北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人口为切入点,运用人口学、计量学、统计学、家庭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透析东北区域的人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社会史研究;区域社会史;家庭学;研究成果;区域人口;史兴;生态环境;研究趋向;区域社会发展;地理空间结构;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社会史兴起以来,区域社会史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呈蓬勃发 展之势,现今在华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区已经形成“岭南模式”、“西北模式”、“江南模式”、“华北模式”等研究范式,并各自成立了相应的社会史研究机构。东北区域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方;;社会史视野下的地方志利用与研究述论[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2 姚力;;国史研究与地方志的编纂[J];中国地方志;2011年01期

3 黄民兴;省史学会召开陕西社会史讨论会[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常建华;;熊远报著《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00期

5 ;转换视角:走向历史深处——《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简介[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6 李卫民;;社会史与山西研究的反思——赵世瑜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09年04期

7 崔建利;;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新探索——读《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池子华,王晚英;走向田野与社会——《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刘建生;偶为高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读《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胡中生;徽州人口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概念创新[J];探索与争鸣;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卫民;;华北乡村史研讨会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春声;;从地方史到区域史——关于潮学研究课题与方法的思考[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秀莉;;“《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讨论会”会议综述[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洪兵;利用民间文献更好地再现历史[N];人民日报;2009年

2 郝平 闫淑芸;行龙新著《走向田野与社会》出版[N];发展导报;2008年

3 于德源;“北京旧事”折射社会变迁[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通讯员 韩世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趋向多视角[N];光明日报;2006年

5 陈忠纯 周翔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清代台湾史研究简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庆红;闽东聚落社会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唐庆红;明清以来龙泉水利与地方社会[D];厦门大学;2007年

3 郭晓;英租时期威海卫社会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娟;20—40年代成都的赌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丽;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汉族生活民俗[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陈大为;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净土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征;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高中华;黄运水灾与晚清山东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董霞;清代至民国时期乌鲁木齐社会生活[D];新疆大学;2010年

10 李俊玺;承递与新变: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察哈尔地区县级政权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9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69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