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迎春图》探清代四川绵竹的民风民俗
本文关键词:从《迎春图》探清代四川绵竹的民风民俗
【摘要】:本文从绵竹年画《迎春图》的品赏中,浅析了清末时期文化与经济繁荣的绵竹盛大的"迎春"民俗活动,指出当时的绵竹既传承着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主流民俗文化,同时又融入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性民俗文化。
【作者单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迎春图》 清代 迎春 游春 台戏 打春
【分类号】:K892.4
【正文快照】: 绵竹年画《迎春图》乃清末画师黄瑞鹄受绵竹富商杜敬成之聘请,在杜敬成家花半年时间完成的迎春风俗画,是一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长卷力作,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该画较之传统的年画内容,如《麻姑献寿》、《连年有余》、《二十四孝图》、《五子登科》等在取材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复兴;;迎春图[J];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萨仁高娃;;蒙古族“那达慕”及其文化意义[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省民;邹红梅;;《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J];民族艺术;2008年01期
3 天津经济课题组;仲成春;石芳娟;张丽恒;孟力;虞冬青;张勃;;600年文化底蕴——津门故里[J];天津经济;2010年07期
4 辛灵美;;贞节牌坊考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刘维维;;东北满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王亚芳;;略论民俗文化的课程开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高蕾;;白鹿原民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8年03期
8 钟金贵;;论民俗文化与旅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年11期
10 张春秘;董宝华;刘莉;;浅谈秦皇岛沿长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其祥;;论中国传统年节的保护与申遗[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应用 为打造先进文化之都而服务[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5 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式设计[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庞本;;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及民俗文化[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年
7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徐心希;;福建海洋民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李斌 特约记者刘建平 吴慧丽;让民俗文化靓起来[N];长治日报;2009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田青;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N];人民日报;2011年
6 刘超 张艳萍;内黄民俗文化年味浓[N];安阳日报;2007年
7 记者 韦铭 通讯员 屠康敏;南京民俗文化展示味道十足[N];南京日报;2007年
8 记者 金石;老年人扛起保护民俗文化大旗[N];西安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光明 整理;深圳“乡巴艺廊”的前世今生[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记者 高婕;打造端午品牌 挖掘民俗文化[N];嘉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李红伟;民族文化创新与产业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2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田园;乾隆与中国玉文化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雷燕;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彦恩;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宁峰;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7 许慧宏;论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8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旺宗;拉萨地区节日的发展演变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分析[D];西藏大学;2008年
10 吴永宁;琉球民俗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0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8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