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3:31

  本文关键词: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西族 藏族 古羌人 族源:吐蕃王朝 木氏土司 滇西北:雅砻江下游:东巴文化:融合:民族关系


【摘要】: 本文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民族志资料和笔者近年来在纳西族地区进行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纳西、藏族的族源关系和7—20世纪初的关系、相互间出现的融合、这一关系形成发展原因与性质特点及影响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与看法。本项研究不仅对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的研究是一种促进,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用科学方法对纳西族及其文化等进行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最初的研究是偏重于语言、文字,但包括纳西族与藏族等民族的关系在内的诸多问题在研究中实际上都有涉及,因此,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一开始就是纳西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说与纳西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是同步的。但是,一百多年来,这一关系的研究仍存在种种不足。从总体上讲,纳西族研究尽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却长期未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出,只是在探讨其他问题时才顺带涉及,与语言、文字、宗教、文化的研究相比,这一关系的研究明显薄弱。1980年以来,尽管已有一些论文专门探讨这一关系,但明显缺乏深度,尤其对这一关系运用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去系统研究还很不够。同时,有关的研究不但存在研究的点与面相当分散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空白点需要去填补。 本文把研究对象确定为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主要有这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近20年来,这一关系的研究虽已有一些专题性论文发表,但多为研究这一关系的某个方面或某个时段,运用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时为经以各方面关系为纬的系统研究仍相当少。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在一定程度 上起到弥补不足的作用。其二,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具有少数民族关系中的 大、小民族关系的典型意义,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丰富我们对西南地区民 族关系发展规律的认识。其三,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虽为区域性民族关系, 但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拓展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领域,加深我们对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认识。 根据本项研究的具体情况,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即族源关系与不同历史时期关系的研究,同时又注意两个部分的联系。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19世纪末以来国内外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 研究的状况进行评述,并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立题、资料来源与难度、研究的原 则与思路及论文的结构等。在以上综述后,共安排了四章来展开课题的研究, 系统探讨纳西族、藏族的族源关系及7一20世纪初的关系。 为探讨纳西族与藏族在族源关系上的关系及特点,本文第二章“纳西族、 藏族的族源关系”从“多弥羌与两族族源关系”、“猴祖传说与两族族源关系气 “从石棺葬看两族族源关系”、“从《白狼歌》看两族族源关系”、“从文化习俗 看两族族源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 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充分探讨两族族源关系及特点,论证两族族源因古羌人 这一联结环节而存在关系,,并为之后两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奠定了 基础。 7一13世纪中期是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把握这一 时期两族关系全貌,分析其特点,本文第三章心一13世纪中期的纳西族、藏 族关系”从“7一13世纪中期纳西族的分布情况”、“吐蕃统治时期及吐蕃王朝 崩溃后两族的政治关系”、“两族分布区域间的交通及贸易”、“藏族宗教文化在 纳西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其中,“7一13世纪中期纳西族的 分布情况”与“吐蕃统治时期及吐蕃王朝崩溃后两族的政治关系”部分,依据 文献记载,对纳西族的分布情况及吐蕃的南向扩张作了必要的阐述与分析,对 吐蕃王朝崩溃后两族关系也进行了探讨,明确指出由于吐蕃势力的变化,两族 关系呈现出高潮与低潮。在“藏族宗教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这部 分中,重点分析了本教对纳西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明确指出东巴教与纳西族 象形文字的产生都与这种影响有关。 从13世纪中期开始,纳西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进入一个较为密切的时期, 与藏族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探讨这一时期两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 女 特点,本文第四章“13世纪中期一17世纪中期的纳西族、藏族关系”从“13 世纪中期至14世纪后期丽江木氏家族力量的发展”、“纳西族木氏土司向藏区的 扩张及在藏区的统治”、“两族贸易的发展及纳西族移民在藏区的经济活动”、“藏 族宗教在纳西族地区的继续传播及两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这 一时期两族关系中的最大事件是木氏土司崛起及向藏区的扩张和长期统治,对 这一问题本章作了深入研究,强调了明王朝对木氏土司的扶持所产生的影响。 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在纳西族地区继续传播,本章通过分析提出各教派对不同地 区纳西族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看法。本章通过分析还指出,木氏土司与噶玛噶 举派的密切关系对两族关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也是两族经济文 化交
【关键词】:纳西族 藏族 古羌人 族源:吐蕃王朝 木氏土司 滇西北:雅砻江下游:东巴文化:融合:民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81.4
【目录】:
  • 论文摘要2-12
  • 第一章 绪论12-40
  • 一、 纳西族与藏族关系研究的现状和本课题的提出12-34
  • 二、 本项研究的资料来源与难度34-36
  • 三、 本项研究的原则、思路和篇章结构36-40
  • 第二章 纳西族、藏族的族源关系40-111
  • 第一节 多弥羌与两族族源关系41-55
  • 一、 纳西族的多弥传说及送魂路线41-48
  • 二、 多弥羌与两族族源48-55
  • 第二节 猴祖传说与两族族源关系55-68
  • 一、 纳西族、藏族的猴祖传说55-63
  • 二、 猴祖传说与两族族源63-68
  • 第三节 从石棺葬看两族族源关系68-84
  • 一、 石棺葬的分布及年代68-74
  • 二、 岷江上游地区至金沙江、雅砻江流域石棺葬的族属74-80
  • 三、 石棺葬与两族族源80-84
  • 第四节 从《白狼歌》看两族族源关系84-97
  • 一、 《白狼歌》的产生及在氐羌南迁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84-90
  • 二、 从《白狼歌》的语言系属研究看两族族源90-97
  • 第五节 从文化习俗看两族族源关系97-111
  • 一、 父子联名97-100
  • 二、 天崇拜100-105
  • 三、 尚白习俗105-108
  • 四、 羊骨卜108-111
  • 第三章 7-13世纪中期的纳西族、藏族关系111-162
  • 第一节 7-13世纪中期纳西族的分布情况112-125
  • 一、 7世纪以前纳西族的分布情况112-114
  • 二、 7-13世纪中期纳西族的分布及变化114-125
  •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及吐蕃王朝崩溃后两族的政治关系125-139
  • 一、 吐蕃势力向滇西北、川西南地区的扩张125-131
  • 二、 吐蕃王朝对纳西族的统治131-136
  • 三、 9世纪中期-13世纪中期两族的政治关系136-139
  • 第三节 两族分布区域间的交通及贸易139-151
  • 一、 吐蕃扩张前后两族分布区域间的交通139-148
  • 二、 吐蕃扩张前后两族间的贸易148-151
  • 第四节 藏族宗教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151-162
  • 一、 本教、藏传佛教的传入及影响151-158
  • 二、 藏文化的传入及影响158-162
  • 第四章 13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的纳西族、藏族关系162-208
  • 第一节 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后期丽江木氏家族力量的发展163-172
  • 一、 忽必烈远征大理对东、西部纳西族的影响163-166
  • 二、 丽江纳西族木氏家族力量的发展166-172
  • 第二节 纳西族木氏土司向藏区的扩张及在藏区的统治172-187
  • 一、 木氏土司崛起与东、西部纳西族地区的变化及相对统一172-178
  • 二、 木氏土司北向武力扩张及在藏区的统治178-185
  • 三、 蒙古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对纳西族、藏族关系的影响185-187
  • 第三节 两族贸易关系的发展及纳西族移民在藏区的经济活动187-195
  • 一、 两族贸易关系的发展187-192
  • 二、 木氏土司统治时期纳西族移民在藏区的经济活动192-195
  • 第四节 藏族宗教在纳西族地区的继续传播及两族文化的相互影响195-208
  • 一、 本教、藏传佛教在纳西族地区的继续传播及影响195-202
  • 二、 两族文化的相互影响202-208
  • 第五章 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纳西族、藏族关系208-242
  • 第一节 木氏土司退出藏区和东、西部纳西族地区的改土归流209-223
  • 一、 木氏土司退出藏区及重新控制藏区的企图209-220
  • 二、 东、西部纳西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及对两族关系的影响220-223
  • 第二节 两族间土地租佃关系的出现及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23-231
  • 一、 两族间土地租佃关系的出现223-226
  • 二、 两族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26-231
  • 第三节 藏族宗教在纳西族地区的兴衰与两族民俗文化的相互影响231-236
  • 一、 藏传佛教各教派在纳西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与衰落231-234
  • 二、 两族民俗文化的相互影响234-236
  • 第四节 纳西族、藏族的融合236-242
  • 第六章 结语242-249
  • 一、 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原因242-245
  • 二、 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的性质、特点及产生的影响245-249
  • 主要参考文献249-254
  • 附录: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254-255
  • 声明255-256
  • 致谢2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心愚;;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1期

2 杨建吾;;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收获——《藏族和纳西族关系史》读后[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7年05期

3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J];民族研究;1995年01期

4 周俊华,和肖毅;藏族与纳西族宗教文化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周源;纳西族神祗“三朵”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马帮[J];西藏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7 赵心愚;从东巴经书物质形式看藏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8 李众;;童话云南[J];儿童音乐;2005年10期

9 何星亮;;区域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篇章——杨福泉《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评介[J];思想战线;2007年04期

10 韩晗;;花样童年[J];民族论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骞;杨昭庆;黄小琴;孙浩;史磊;林克勤;于亮;陶玉芬;刘淑媛;柯金坤;褚嘉yP;;不同海拔藏族群体间线粒体:基因12个单核苷酸差异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李近春;;纳西族祭天初探[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3 和玉媛;;纳西族帽饰符号意义考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李近春;;浅谈纳西族同汉族的通婚[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毛龙发;;纳西族东巴经对病因的认识[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6 刘龙初;;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亲缘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杨福泉;;论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杨雪芹;;滇西北白族、纳西族、藏族体育文化生态考察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和发源;;从东巴经书的记载看纳西族古代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10 王承权;;纳西族山神崇拜初析[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怀岩 张芽芽 袁晔;神秘玛丽玛萨人人人都是语言学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外文所 张振辉;美丽的古城——丽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记者 杜京;纳西民歌世家在京献艺[N];云南日报;2006年

4 陈鹤颜;给新场镇一个欢乐的理由[N];雅安日报;2007年

5 和昆;纳西医生的治病良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维涛 张帆;历经风雨更坚定[N];人民日报;2009年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选举海北州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名单[N];祁连山报;2009年

8 苏永祁;纳西族的神秘王宫木府[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毛翠香;日扎山下书写发展传奇[N];青海日报;2009年

10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名单[N];柴达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敖道胡;蒙古族“兀格”作品与藏族“众达木”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陆艳;中国西部人群的遗传混合[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陈刚;藏族顶骨发育不全的基因定位与突变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周继昌;稳定性同位素评价彝、藏族成年男子代表性膳食中铁、锌吸收率及膳食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蜀艳;浅析藏族礼仪文化中的哈达[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凌浩;高海拔地区汉藏族健康成人脑组织MR形态学对比性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3 却落;安多藏族文化中的女性地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吕晓娟;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杜宏;中国西藏昌都地区藏族九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邹中正;汉族和藏族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南加才让;略论藏族石刻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米玛;藏族影射技法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D];西藏大学;2009年

9 唐仲娟;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走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贡保加;探析《格萨尔》景物描写所体现的藏族审美观[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4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584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