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哇土族生计方式新陈代谢的田野考察
本文关键词:杓哇土族生计方式新陈代谢的田野考察
【摘要】:甘肃卓尼县杓哇乡土族人生计行为中的新与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牛马亲家"到"承包代牧";林中"割柳"与"柳"失其用;"春小麦"被"冬小麦"代替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啦叭洞"从圣地变为旅游地。反映了杓哇土族人生态与技术、文化互动的结果,也是支撑生计的资源日益缺乏的表现,更是边远地区人群适应市场经济的体现。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杓哇乡 杓哇土族 生计行为
【分类号】:K892.4;F329
【正文快照】: 生计方式因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尤为民族经济学所关注。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杓哇1土族生计方式新陈代谢及其原因的调查分析,探讨中国边远地区市场化过程中生计方式中新元素如何被认同、旧元素如何渐被迭代,以及以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俊迁;;浅议杓哇土族的礼物馈赠[J];思想战线;2012年03期
2 田俊迁;;甘肃土族生计结构变迁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2 蒙丽;廖杨;;全球化场景下的广西民族关系分析——以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联动为中心[J];创新;2009年06期
3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S1期
4 李友得;;李庄的互助——对村庄互惠性交换体系的人类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5 陈婷;以“发展观”探讨招商热[J];高教论坛;2004年06期
6 牛海桢;;伊斯兰教浸染下的回族商业伦理精神[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有隽;人类与环境及资源关系的人类学见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田俊迁;;景区利益冲突与调适:以N风景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缪坤和;;人类学视野下的经济史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占荣;论民族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凌飞;胡仕海;;木楞房里的社会文化空间[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杨星星;孙信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路径——以广告为分析视角[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4 乐国林;毛淑珍;;文化嵌入视角的企业本质探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张有隽;;人类与环境及资源关系的人类学见解[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3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朱洪启;二十世纪华北农具、水井的社会经济透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曹征海;和合加速论:当代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秀邑白族村铜匠的家庭经济生活[D];云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茂,马慧英,薛世明;中国马铃薯栽培史考略[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60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0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