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改土归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7:02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改土归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时期 甘南藏区 土司制度 政教合一制度 改土归流


【摘要】:甘南藏区藏族部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唐蕃战争后,吐蕃占领了包括甘南地区在内的广泛区域,大量吐蕃部落由西向东迁移进入甘南境内。至吐蕃王朝衰落,分布广泛的吐蕃遗留部落成为甘南藏区藏族部落形成的基础。 元朝建立后,中央政权为有效管辖藏区,将众多部落首领分封为土司、土官。土司制度开始在甘南藏区内施行。但甘南藏区土司制度与西南地区土司实行直接管辖不同,仍是以部落制度为基础,将部落制度沿用在土司制度内,这两种制度结合形成了部落土司制。明清时期,中央政权仍是沿袭土司制度管辖藏区,在“因俗而治”原则下多封众建,在甘南地区封授大批土司和宗教头人管理地方,僧纲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部落制度糅杂在一起,成为甘南地区特有的管辖方式。卓尼世袭土司、侯家寺僧纲、卓洛僧纲及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就是甘南藏区各种管辖制度的典型范例。 民国时期,土司制度仍在甘南藏区实行,因其与省县建制冲突,阻碍国家权力深入实施,国家开始在甘南藏区推行改土归流。但由于土司制度在甘南藏区相沿已久、根深蒂固,加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因素,土司制度难以撼动,改土归流推行艰难。青马军阀进驻甘南藏区后,使得战争频发,原有秩序被打乱,社会极度动荡,此种局面下,改土归流无法实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综观民国时期改土归流在甘南启动、停滞及保甲制度重启等历史事件,政府虽然在地区内设立县治来管辖地方,但是因为改土归流并不彻底,土司制度实体权力并未废除,出现了各种管辖制度糅杂并存的局面。 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考察了甘南藏区藏族部落的来源及分布,介绍民国时期甘南藏区区划及部落分布、管辖、归属情况。第二章考察民国改土归流前甘南藏区各种管辖制度,论述部落土司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僧纲制度在甘南藏区的形成及发展,对具有典型性的卓尼土司管辖情况、拉卜楞寺政教合一管辖情况进行阐述。第三章对民国时期甘南改土归流的原因和黑错会议召开及会议背景进行分析,对改土归流及保甲制度在甘南藏区的实施状况做了细致描述。第四章对改土归流在甘南藏区难以推行的原因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甘南藏区改土归流推行情况的研究,以期揭示民国时期藏区管辖情况及国家政权管辖边疆民族地区及边疆施政的历史原貌。
【关键词】:民国时期 甘南藏区 土司制度 政教合一制度 改土归流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8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1-13
  • (一) 选题缘由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二、基本史料与研究综述13-16
  •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部落分布概况18-36
  • 一、甘南藏区部落来源19-21
  • 二、民国时期甘南藏族部落分布概况21-36
  • (一) 夏河藏族部落21-26
  • (二) 临潭藏族部落26-28
  • (三) 卓尼藏族部落28-34
  • (四) 西固藏族部落34-36
  • 第二章 改土归流前甘南藏区的部落土司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36-47
  • 一、部落土司制度的基本特点36-38
  • 二、典型的部落土司制度——卓尼杨土司38-40
  • 三、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40-44
  • 四、僧纲制度44-47
  • (一) 侯家寺僧正45
  • (二) 马奴寺僧纲45
  • (三) 卓洛僧纲45-46
  • (四) 垂巴寺僧纲46-47
  • 第三章 民国甘南藏区改土归流的艰难过程47-60
  • 一、民初甘南改土归流的提出48-50
  • 二、1914——1930 年甘南藏区长期动荡与改土归流的停滞50-54
  • (一) 白朗起义对甘南藏区的冲击50-51
  • (二) 青马军阀与拉卜楞寺的战争51-52
  • (三) 河湟事变对甘南藏区的冲击52-53
  • (四) 拉卜楞设治局的成立53-54
  • 三、临潭县局部改流54
  • 四、博峪事变与卓尼设治局的成立54-55
  • 五、1941 年“黑错会议”与保甲制在甘南藏区的推行55-58
  • (一) 黑错会议56-57
  • (二) 保甲制在卓尼的推行57-58
  • (三) 保甲制在夏河的推行58
  • 六、夏河、卓尼改流不了了之58-60
  • 第四章 甘南藏区改土归流难以推行的原因分析60-65
  • 一、边疆危机背景下民族、宗教问题的敏感性60-62
  • 二、旧有制度难以动摇62-63
  • 三、边界问题难以解决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2
  • 致谢72-73
  • 附录A 民国时期拉卜楞寺大事记73-78
  • 附录B 解决拉卜楞案条件(1927 年)78-79
  • 附录C 地图79-80
  • 附录D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继华;民国时期甘肃土司制度变迁研究——以卓尼杨土司、拉卜楞寺土司群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权平;明代对西北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王献军;清末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受到的冲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王乾厚;民国初年军阀政治兴起的原因[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蒋彬;民主改革前藏区的劳动力状况、成因及其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曹鲁超;民国时期甘南藏区考察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613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13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