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中国西藏古代行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5:00

  本文关键词:中国西藏古代行政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西藏 行政体制 行政区划 行政机构 行政政策


【摘要】:中国西藏的行政史自唐代开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西藏的政权更迭、机构变革、区域范围重新界定等历史事件也不断出现,文章在考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从唐代开始,并对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不同历史时期西藏的行政体制、行政区划、行政机构和行政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基本理清了中国西藏古代行政发展历史,并对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做了深入论证,得出了西藏自唐代开始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的结论。 归纳起来,西藏古代行政史有以下特点: 军政合一制度比较突出,这与当时的政治目的有关,当地政权凭借军事武功,发动了系列频繁的对外征服战争,开拓疆土,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多采取了这一行政体制。 政教合一较为持久,当地统治者在处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法律以及民间事务都以佛教的教益为基本准则,并把服从宗教领袖,遵循佛教教益当作是最高原则,将宗教领袖与政治领袖任命为同一人,在法律中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土司制度特色明显,西藏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中旧有的贵族分子进行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继续保留而通过当地贵族分子进行贡纳的征收,中央王朝在这一政策上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 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的治理,在行政机构设置、官员任命、宗教管理等方面都直接予以管理,,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全国行政制度的建立和行政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中国西藏 行政体制 行政区划 行政机构 行政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97.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第一章 引言11-17
  • 一、选题背景11-13
  • 二、研究现状13
  •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13-14
  • (一) 以中央对西藏的统治为重点13-14
  • (二) 以行政为重点14
  • (三) 以古代为重点14
  • (四) 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为重点14
  • 四、本文研究的必要性14-15
  • (一)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4-15
  • (二) 统一思想认识的需要15
  • (三) 维护国家声誉和形象的需要15
  • 五、本文的创新点15-17
  • (一) 填补了行政史研究的空白15
  • (二) 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西藏古代行政史15
  • (三) 以新的角度论述西藏的主权归属问题15-17
  • 第二章 唐代西藏行政史17-24
  • 一、吐蕃王朝与唐朝的关系17-18
  • 二、唐朝时期西藏的行政体制18-20
  • (一) 吐蕃王朝的行政区划建制19
  • (二) 吐蕃王朝的行政体制19-20
  • 三、唐朝时期西藏的军事制度20-21
  • 四、唐朝时期西藏的法律制度21-22
  • 五、唐朝时期西藏的文化制度22-23
  • (一) 创造文字22
  • (二) 建筑宫室22-23
  • (三) 其他文化制度23
  • 六、本章小结23-24
  • (一) 吐蕃王朝建立23
  • (二) 军政合一制度明显23
  • (三) 政教合一制度初见端倪23-24
  • 第三章 宋朝时期西藏行政史24-30
  • 一、四个王系24-25
  • (一) 萨王系24-25
  • (二) 阿里王系25
  • (三) 亚泽王系25
  • (四) 雅隆觉阿王系25
  • 二、U厮Up政权25-27
  • 三、元昊建国27
  • 四、西藏与宋朝的贸易27-28
  • (一) 贡赐贸易27-28
  • (二) 边境贸易28
  • (三) 城镇市场贸易28
  • 五、本章小结28-30
  • (一) 内部纷争明显,战乱频繁28-29
  • (二) 贸易得到加强29
  • (三) 佛教得以盛行29-30
  • 第四章 元代西藏行政史30-46
  • 一、元代西藏的行政区划及重要地位30-31
  • 二、元代西藏的行政体制31-38
  • (一) 宣政院31-32
  • (二) 宣慰使司32-35
  • (三) 基层组织35-38
  • 三、元代西藏主要政策38-43
  • (一) 设立帝师,优宠喇嘛38-40
  • (二) 僧俗并用,政教合一40-41
  • (三) 清查户口41-42
  • (四) 建立驿站42-43
  • 四、元代西藏行政制度效果分析43-45
  • (一) 巩固了祖国的统一43
  • (二) 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43-44
  • (三) 促进民族融合44-45
  • 五、本章小结45-46
  • (一) 西藏真正纳入中国版图45
  • (二) 中央对西藏统治的行政机构建立45
  • (三) 治藏政策更加有效45-46
  • 第五章 明代西藏行政史46-56
  • 一、明代西藏行政区划及体制46-48
  • (一)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46-47
  • (二) 朵甘都指挥使司47-48
  • 二、明代在卫藏及康区的宗教政策48-50
  • (一) 三大法王48-49
  • (二) 其他五法王及势力辖地49-50
  • 三、明代西藏的朝贡与赏赐制度50-52
  • (一) 年例朝贡50-51
  • (二) 请职朝贡51
  • (三) 谢恩、庆贺朝贡51-52
  • 四、明代西藏的经济政策52-53
  • (一) 实行“以马代赋”的差发马制度52-53
  • (二) 朝贡互市53
  • 五、明代治藏与元代治藏的主要区别53-55
  • (一) 宗教方面54
  • (二) 政策方面54-55
  • 六、本章小结55-56
  • (一) 建立俗官制度55
  • (二) 完善政教合一制度55
  • (三) 经济政策得到完善55
  • (四) 土司制度得以建立55-56
  • 第六章 清代西藏行政史56-68
  • 一、清代西藏的行政体制56-57
  • (一) 清代西藏的行政区划56
  • (二) 清代西藏的机构设置56-57
  • 二、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57-63
  • (一) 册封达赖喇嘛,设置驻藏大臣57-58
  • (二) 订立治藏章程58-61
  • (三) “众建而分其势”61-62
  • (四) 派驻官兵,整顿藏军62
  • (五) 设立台站,“厘定疆域”62-63
  • 三、清代西藏经济的制度63-64
  • (一) 改革乌拉、租赋、钱法、贸易制度,扶助西藏经济63-64
  • (二) 活跃民族贸易,发展西藏经济64
  • 四、清代西藏的其他制度64-66
  • (一) 创办西藏白话报64-65
  • (二) 兴办学堂65
  • (三) 发展西藏的农牧工矿业65
  • (四) 加强西藏交通、邮电事业的开发65-66
  • (五) 其它方面的开发措施66
  • 五、清代对西藏开发的意义66-67
  • 六、本章小结67-68
  • (一) 进一步界定西藏的行政区划67
  • (二) 政权消长明显,统治更加有力67
  • (三) 治藏策略更加全面67-68
  • 第七章 中国西藏古代行政史的现实意义68-78
  • 一、中国西藏古代行政的基本特点68-72
  • (一) 军政合一68-69
  • (二) 政教合一69-70
  • (三) 土司制度70-72
  • (四) 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一直行使主权72
  • 二、中国西藏古代行政史的现实意义72-74
  • (一) 在军队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73
  • (二) 在宗教上要制定必要的政策73-74
  • 三、对策及建议74-78
  • (一) 西藏的古代行政史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74-75
  • (二) 尊重民族特点和传统,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有利于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75
  • (三) 实行合理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安定团结和民族融合75-76
  • (四) 加强交流与经济贸易,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76
  • (五) 加强援藏工作,有利于边防巩固和协调发展76-77
  • (六) 加强教育和科研,增强西藏造血功能的增强77-78
  • 参考文献78-81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81-83
  • 致谢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政;吐蕃奴隶制社会经济初探[J];中国藏学;1994年01期

2 彭陟焱,周毓华;明代朝贡对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8年04期

3 刘琳琳,王立艳;民国治藏法律研究简述[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彭建英;明朝治藏方略的内容及特点[J];西北史地;1998年03期

5 彭建英;元朝治藏方略[J];西北史地;1999年02期

6 赵云田;清末西藏新政述论[J];近代史研究;2002年05期

7 陆庆夫,陆离;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陈柏萍;也谈民国时期西藏的历史地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喜饶尼玛;民国时期的西藏地位刍议[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0 王献军;清末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受到的冲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620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20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