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
【摘要】:蒙古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历史上曾建立过横跨 欧、亚两洲的蒙古大帝国,建立过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元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各族群遍布蒙古高原以 及祖国各地。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祁连山脚下,持鞭游牧、生息 繁衍、创造独具特色文化的雪山蒙古人便是诸多族群中的一员。据历 史文献记载,他们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后裔,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的子孙。他们在移居到这里的两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传承保留着众 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同时,还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使原有的 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创造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雪山蒙古人文化。 首先,雪山蒙古人所保留传承的传统文化内容之多、形式之完整,是 远非其他地方蒙古人所可比拟的。因此笔者在描述雪山蒙古人传统 文化概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雪山蒙古人保留传统文化的有效措 施。其次,雪山蒙古人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笔者通过雪山蒙 古人地域文化研究,试图解析此种文化的特殊性及其生成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形成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另外,为进一步深入认 识在社会转型中的雪山蒙古人文化的现状,笔者采取了个案调查,并 对此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从雪山蒙古人历史实际出发,以充分可靠 的文献史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按照民族学的文化理论对雪山蒙 古人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阐述。论文主要内 容有: 第一部分:概述了雪山蒙古人的来源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 理环境;解析了雪山蒙古人名称的来历,考察了雪山蒙古人文化产生、 发展的历史脉络。 第二部分:民族学、人类学界通常把文化归纳为物质、制度和精 神等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外层),即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 括衣、食、住、行;二是制度层面(中层),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了政 治组织、社会、家庭、亲属、教育制度等;三是精神层面(内层),即 人与超自然的关系,包括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伦理道德、 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等。”’笔者按照这一惯例,将雪山蒙古人文化 分为物质文化(第二章)、制度文化(第三章)、精神文化(第四章) 三个方面,依据较为详细的民族志资料,对雪山蒙古人文化的构成进 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第三部分:是本篇论文的典型调查部分。笔者先后进行了两次田 野调查,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居住体验等方法,获 取了雪山蒙古人文化的最新信息和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相关统计 数据,对雪山蒙古人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论文的总结部分。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基础上,采取 了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归纳出了雪山蒙古人文化的传统性、地域性 和多样性三大特征。 总之,本文是运用了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方法对雪山蒙古人文 ,容观琼“关于文化和文化变迁的研究—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四”,《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1期 2 化进行的综合研究,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也借鉴了教育学、 民俗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雪山 蒙古人文化,帮助人们了解该群体的文化历史、文化特点、生成原因、 发展状况和趋势,以研究者的角度,为雪山蒙古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 护、利用发展总结经验,探讨对策。 关键词:雪山蒙古,文化,传统,多样性
【关键词】:雪山蒙古 文化 传统 多样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81
【目录】:
- 绪论12-15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
-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所持的理论与方法14-15
- 第一章概况15-25
- 第一节雪山蒙古人的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15-19
- 一、人口、分布15
- 二、自然环境15-19
- 第二节雪山蒙古人的主要来源19-22
- 一、来自西蒙古的成员19-21
- 二、来自喀尔喀的成员21
- 三、来自内蒙古的成员21-22
- 第三节雪山蒙古人名称的解析22-25
- 一、关于蒙古族族名的种种解释22-23
- 二、雪山蒙古人名称的解析23-25
- 第二章雪山蒙古人的物质文化25-49
- 第一节雪山蒙古人的传统生计方式25-35
- 一、雪山蒙古人传统的生计方式25-26
- 二、雪山蒙古人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原因26-28
- 三、畜牧业生产要素28-35
- 第二节雪山蒙古人的服饰文化35-40
- 一、雪山蒙古人的传统服饰36-38
- 二、雪山蒙古人传统服饰的特点38-40
- 第三节雪山蒙古人的饮食文化40-46
- 一、雪山蒙古人传统膳食结构40-44
- 二、雪山蒙古人饮食习俗特征44-45
- 三、雪山蒙古人饮食礼仪45-46
- 第四节雪山蒙古人的居所46-47
- 一、移动房屋46-47
- 二、定居房屋47
- 第五节雪山蒙古人的交通47-49
- 一、传统交通工具47-48
- 二、交通现状48-49
- 第三章雪山蒙古人的制度文化49-69
- 第一节雪山蒙古人社会组织制度49-51
- 第二节雪山蒙古人婚姻、家庭、亲属制度51-63
- 一、婚姻51-55
- 二、家庭55-59
- 三、亲属制度59-63
- 第三节法律制度63-69
- 一、习惯法63-65
- 二、成文法--《卫拉特法典》65-69
- 第四章雪山蒙古人的精神文化69-91
- 第一节语言、文字69-71
- 一 、语言的独特性69-70
- 二 、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70-71
- 第二节文学71-73
- 一、雪山蒙古人祝、赞词71-72
- 二、雪山蒙古人民间故事72
- 三、雪山蒙古人谚语72-73
- 第三节艺术73-76
- 一、民歌73-74
- 二、舞蹈74-75
- 三、岩画75-76
- 第四节礼仪节庆习俗76-85
- 一、礼仪76-84
- 二、节日84-85
- 第五节宗教信仰85-91
- 一、萨满教85-86
- 二、藏传佛教86-89
- 三、日常信仰礼仪89-91
- 第五章雪山蒙古人文化现状的典型调查研究91-110
- 第一节党城湾蒙古人文化现状的典型调查91-99
- 一、党城湾镇概貌91-92
- 二、党城湾蒙古人物质文化的变化92-96
- 三、党城湾蒙古人精神文化的变化96-99
- 第二节盐池湾蒙古人文化的典型调查99-110
- 一、盐池湾概貌99-100
- 二、盐池湾蒙古人物质文化的变化100-106
- 三、盐池湾蒙古人的精神文化106-110
- 第六章雪山蒙古人文化特征110-127
- 第一节文化的传统性特征110-116
- 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110-112
- 二、雪山蒙古人文化的传统性112-114
- 三、能够传承的原因114-116
- 第二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116-120
- 一、对文化地域性的理解116-117
- 二、蒙古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117-118
- 三、雪山蒙古人地域性文化118-120
- 第三节雪山蒙古人文化的多样性特征120-124
- 一、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120-121
- 二、蒙古族文化的多样性121
- 三、雪山蒙古人多样性文化121-122
- 四、雪山蒙古人文化多样性的成因122-124
- 第四节保护、传承与发展雪山蒙古人传统文化124-127
- 一、雪山蒙古人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124
- 二、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124-127
- 参考文献127-13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35-136
- 后记136-1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玛·乌尼乌兰;甘肃雪山蒙古人溯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3年04期
2 汤东涛;天马行空[J];中国摄影家;2002年02期
3 梦雨;暮色中的雪原[J];佛教文化;1992年Z1期
4 亚平;雪山下的神秘王国尼泊尔[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4年05期
5 徐成淼;;感受丽江[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8年03期
6 王志国;;仰望雪山[组诗][J];黄河文学;2009年11期
7 陈跃军;;太阳从雪山顶升起(外一首)——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J];西藏文学;2009年05期
8 张兵;;雪山红莲[J];中国民族;1962年01期
9 许珍妮;人各有貌 形神兼备——谈《取雪山水晶国》的人物描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0年02期
10 杨韬;《雪震》导演阐述雪山的思絮[J];当代电视;199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卪USav;;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汉化与士人化[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卜照晶;;试论明初对军中蒙古人的抚用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杨绍猷;;明代蒙古族婚姻和家庭的特点[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4 陈国干;;清朝利用喇嘛教统治蒙古的政策[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5 陶克涛;;土达原源[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卡尼T·费什;张宪博;;天花、商贾和白莲教——嘉靖年间明朝和蒙古的关系[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7 舒振邦;;略谈蒙古民族对元代历史的重大贡献[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8 陈世松;;试论蒙古取蜀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原因[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9 魏弥贤;;利格尼茨与蒙古人(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10 陈强;;从“物物”到“纸币”的跳跃——对蒙古统治者货币观念上转变的分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庆荣 本报记者 陈治宽;“金海雪山”旅游节农民打出招商牌[N];贵州日报;2009年
2 唐荒;雪山隧道何时通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乔奇;雪山明月[N];安徽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周斌 本报通讯员 斯纳永宗;雪山白茫茫 公路永畅通[N];经济日报;2006年
5 ;西岭雪山的怀念[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高勇君、特约通讯员王卫东;踏雪千里解忧难[N];解放军报;2003年
7 罗冬泉;雪山草地建新“家”[N];解放军报;2009年
8 记者 张英昕 孙秀霞;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梅开五度 500企业精英亚布力雪山“论剑”[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郑世凤;雪山开发增资涉嫌违规 丽江旅游控制权变动卡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鹏 王建新;雪山脚下好耕田[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木尔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崔玲玲;青海台吉乃尔蒙古人的人生仪礼及其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3 唐丰姣;洪武至宣德时期明朝对蒙古的经略[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白玉双;十八至二十世纪初东部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纳思霖;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绘画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马天博;元代书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梅花;<阿萨拉格齐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包海青;蒙古族族源传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男丁;杭哈蒙古人传统年俗与演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萨茹拉;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人居住和饮食习俗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宝喜;扎赉特旗蒙古人的北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参丹嘎日布;蒙古人眼中的日本形象[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袁永春;元代北方家具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萨日娜;蒙古帝国与穆斯林商人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于传宝;元朝四等人制政策对区域农牧业发展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元;古代贝都因人与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风尚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张碧峰;外国人眼中的晚清呼和浩特[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康瑞芳;吴兑与明蒙边防[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5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2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