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斗牛活动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本文关键词:黔东南苗族斗牛活动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摘要】:在苗族丰富的民俗世界里,斗牛是一个较为特别也极为庄重的仪式,也是一个颇为壮观的社会活动,更是苗人祭祖的庄严程序,既穿插着牯脏节节日的狂欢与躁动,也流溢着苗族对于祖先崇拜的祭祀礼仪,更有苗人积极的、集体性的社会参与。重要的是,斗牛活动还充分展现了一定的文化意蕴、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道德和黔东南苗人和谐向上的民族心理。
【作者单位】: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黔东南 苗族 斗牛 文化人类学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深沉的民族,自其登上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之日起,就一直以其五彩缤纷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异质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眼球,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苗族丰富的民俗世界里,斗牛是一个较为特别也极为庄重的仪式,也是一个颇为壮观的社会活动,更是苗人祭祖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锐;;从苗族文学“蔓萝花”的电影改编看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形成[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徐烨;刘礼国;;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探讨[J];体育科技;2012年02期
3 罗义群;;衣食住与生物资源均衡利用对构建和谐民族自治地方的影响[J];凯里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刘礼国;徐烨;王馨平;;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斗牛的体育演变机制[J];凯里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5 孟丹丹;;河曲民歌“走西口”类别的内涵分析[J];商;2014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华玲;;清代满族的乌鸦文化认同探究[A];清宫史研究(第十一辑)——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贾雪玲;月亮山苗族鼓藏仪式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潘文焰;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路;汉代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珍;民俗学视域下的哈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永丹;佛教传播对唐传奇小说通俗化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治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志勇;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4 赵锐;“蔓萝花”:一个传说的多重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旭;高坡苗族传统社会组织[D];贵州大学;2009年
6 钟珂;民国以来京族海洋渔捞习俗变迁及其文化蕴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巧梅;城步苗族自治县桃林村民居改造与地域文化的保护[D];湖南大学;2010年
8 纪文;自然的回归 精神的奔突[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9 骆醒妹;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图案的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樊鹏;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湖南苗族村落文化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玫;论东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体系特征——从文化人类学方法论谈起[J];理论界;2005年04期
2 K·F·奥特拜因,章智源 ,张敦安;文化人类学概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郑凡;“文化”猜想录[J];哲学研究;1986年05期
4 ;小说与文化人类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2期
5 吴琦幸;;再论文化人类学与训诂学[J];学习与探索;1988年05期
6 吴其南;;儿童文学的文化人类学透视[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李雍;丝路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问题[J];新疆艺术;1995年01期
8 罗广荣;“兴”起源的文化人类学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步平;关于文化人类学的思考[J];满语研究;2001年02期
10 田子馥;东北文化人类学的民俗确证——解读曹保明《乌拉手记》[J];民俗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焱;;德江“过关”傩仪式的文化人类学阐释[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纳日碧力戈;;21世纪:实践的社会文化人类学[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仪平策;;走近审美文化人类学[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4 哈宝信;;多元文化与上海的都市化[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德敏;;另一种视角:精神文明动态过程的文化人类学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刊首语[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7 ;刊首语[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8 陇菲;;新体新用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9 刘怀荣;;赋法思维的发生学研究[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莎;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与艺术行为[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王卓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二十载书缘:时代、学科与译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邴正;从文化哲学到文化人类学[N];光明日报;2010年
4 实建;聚落、乡土建筑与文化人类学[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吴正彪;春节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析[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何星亮;简析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杜浩;娱乐化的“传人”说不可取[N];太原日报;2013年
8 蔡俊生;也谈文化学学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何星亮;西方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从文化人类学看旅游新风尚[N];中国旅游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伟;论法律文化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洪浩瀚;在上海当“麦工”一种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与洞见[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吉;钱锺书与文化人类学[D];苏州大学;2013年
4 张静;文化人类学资料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D];苏州大学;2012年
5 程捷音;抉发人类文化的本质[D];苏州大学;2007年
6 黄晓;“抓周”仪式的文化解读[D];安徽大学;2012年
7 史轩;日本传统园林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傅金洁;演戏酬神[D];安徽大学;2012年
9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辛国强;文化的影像书写[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2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