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仡佬族节日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初探
本文关键词:乌江流域仡佬族节日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初探
【摘要】:仡佬族人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牛王节、祭树节和敬雀节。这些节日中,蕴含着仡佬族人"美是生活"、"美在和谐"的审美意识形态,以及"美是诗意的栖居"的审美理想。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
【关键词】: 乌江流域 仡佬族 节日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
【基金】: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课题:“乌江流域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形态研究”,课题编号:WJ2013011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乌江,又称黔江,流经黔北和川东南。乌江流域沿岸,生活着苗、侗、瑶、土家、布衣、仡佬等少数民族。其中仡佬族,是一个密集于乌江流域黔北地区,少量散布于云南、四川、广西。据统计,贵州省境内有仡佬族50万人,加上广西、四川和云南,也不到60万人口,但是该民族历史悠久,曾经兴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媛姣;;水族卯节中的传统音乐及传承[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2 瞿明安;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J];古今农业;1998年01期
3 郭颂;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龚德全;;30年来贵州世居民族岁时节日文化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陈发政;;《仡佬族古歌》中的文化源流[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赵艳霞;梁勤超;;论布依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变迁[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7 森茂芳;论民族年节的传播学意义及其社会整合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6期
8 邓雪梅;;贵州土家族民间舞蹈“跳花灯”探析[J];华章;2012年29期
9 马国君;袁廷科;;贵州瑶族历史文献及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王剑;;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文化心理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海亮;西南民族的宗教价值观及其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廷胜;苗族钉耙山“闹冲”对歌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兼论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启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3 冯宪光;告别自由主义美学——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解读 开场白[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5期
4 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徐珂;多元审美意识形态批评——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必要和可能[J];文艺评论;2001年03期
6 杨建刚;;文本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中的一个关键问题[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7 黄兵;;浅析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8 粟世来;田泥;;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吴子林;;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J];学习与探索;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陈定家;;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刘根生;;创新中的疑窦——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点质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刘建国;;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意识形态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王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再考辩的必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唐邈芳;;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意识形态”吗?——对一种文学定义的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马驰;;论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清凉;多声部“合唱”中的迫问与还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北文;文艺本质如何界定引发学术争鸣[N];文艺报;2006年
4 宫苏艺;文艺本质如何界定 引发学术争鸣[N];光明日报;2006年
5 董学文;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意义和当代价值[N];文艺报;2006年
6 何志钧;创构现代化精密化的当代文艺学[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王杰;关于文艺学和美学的现实性问题[N];文艺报;2005年
8 余虹 马元龙;意识形态·知识·底层[N];文艺报;2007年
9 马建辉;2007年文艺理论热点扫描[N];文艺报;2008年
10 王子予 聂茂;文艺理论的建设与使命[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映冰;审美意识形态的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4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薛稷;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蔡爱国;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8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倩;美学、身体、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雷然;八五新潮美术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秦咏梅;新时期文学审美本质论的提出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丹;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明洁;意识形态诗性化过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凯;女性时尚杂志的审美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09年
9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卿琪;李调元《剧话》《曲话》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7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3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