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
发布时间:2017-08-09 04:02
本文关键词: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
【摘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会区的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是黄河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区,本文就以该区域清朝至民国时期(1644—1949)的农村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了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人口、耕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田水利和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制度、农村手工业和农村市场等问题。通过研究表明,从清朝至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商品化的趋势;农村土地制度、土地租佃关系和借贷关系等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区域市场网络基本建立起来,并且和全国及国际市场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和全国农村经济相比,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自然环境影响了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二是复杂的地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农村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第二,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是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而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的低下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村金融枯竭,缺乏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本。第三,农村贫困化严重地影响了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贫困化的因素除了自然环境和商品经济欠发达外,最直接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农民缺乏土地耕种,二是农村金融枯竭,高利贷盛行;三是苛捐杂税极其繁多。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黄河上游区域农村金融枯竭,缺乏再生产的资本和能力,导致了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关键词】:清朝 民国 黄河上游区域 农村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9;F329
【目录】:
- 绪论9-22
- 一、研究范围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20
- 三、资料运用20-22
- 第一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22-55
- 一、自然环境与农村经济22-30
- 二、多民族集居的格局30-44
- 三、行政区划和名称演变44-55
- 第二章 人口、耕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55-96
- 一、黄河上游区域人口的变化55-62
- 二、清朝前期可耕地的开发和利用62-79
- 三、近代黄河上游区域的耕地问题79-86
- 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86-96
- 第三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田水利和农村经济96-119
- 一、河西走廊的农田水利96-103
- 二、宁夏平原的农田水利103-109
- 三、河湟谷地的农田水利109-111
- 四、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农田水利111-116
- 五、农田水利与农村经济116-119
- 第四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经济制度119-174
- 一、农村土地所有制及地权关系119-142
- 二、农村土地租佃制度142-153
- 三、农村借贷关系153-174
- 第五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手工业174-221
- 一、采矿业174-193
- 二、农产品加工业193-204
- 三、生产与生活资料制造业204-217
- 四、对农村手工业的评价217-221
- 第六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市场221-243
- 一、市场类型221-225
- 二、市场开放的周期225-231
- 三、区域市场的层级和专业市场231-236
- 四、晚清以来黄河上游区域市场发展的趋势236-243
- 结束语243-247
- 参考文献247-2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江荣;东乡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云;清至民国时期固原地区土地利用及其环境效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宏建;农家与农村: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区乡村社会状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马明堂;晚清黄河上游区域的手工业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3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4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