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化》与当代民族志写作
本文关键词:《写文化》与当代民族志写作
更多相关文章: 《写文化》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多点民族志 女性主义民族志 数字民族志
【摘要】:《写文化》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对民族志修辞性的关注,这体现了当代人类学的"文学转向"。通过梳理当代民族志的新近进展,可以发现当代民族志存在着多种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写文化》之后,"多点民族志"、女性主义民族志、数字民族志等民族志分支蓬勃发展。"多点民族志"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展现了人或事物的文化变迁。以《女性写文化》为代表,当代人类学界全面反思性别本质主义,并建构女性主义民族志的经典谱系。超媒体、数字视频、社交网站、博客等新媒体则为数字时代的"写文化"提供了新的民族志形式与研究手段。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写文化》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 多点民族志 女性主义民族志 数字民族志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0&ZD100) 闽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当代文学人类学前沿问题研究”(1001 L21415)
【分类号】:K28;I04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敏;民族志与“我”和“我的叙述”——以刘新《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的谱系》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2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3 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高丙中;;中国社会科学需要培育扎实的民族志基本功[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5 彭兆荣;;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王珏;;《一条螺旋形的道路——留声机是如何改变了民族志》书评[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阮云星;;民族志与社会科学方法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冯学红;;民族志书写的创变走向与图景[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海燕;陈融;;口述民族志:人类学的另一种探索[J];文化学刊;2009年01期
10 彭兆荣;谭红春;;民族志的“真实性”[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小军;;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戚晓萍;;论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丽;到海外研究一个“真实的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戈怡;博物馆里的民族志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秀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走进人类学的新田野:互联网民族志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孙妙凝;中国人类学民族志写作在探索中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刘苏里;《变革》:一个典范文本的产生[N];江淮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陆文静;在家教育联合体的民族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陆橙;浅析民族志方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D];云南大学;2013年
3 杨妮妮;民族志视域下的校长行为逻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旭升;电视与西北乡村社会日常生活[D];兰州大学;2009年
5 翟淑平;饭局:共餐的延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樊水科;乡村仪式传播与乡民生活世界[D];兰州大学;2007年
7 刘立;电视·头面人物·博物馆—传播媒介与拢嘎寨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程洁;论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理论及其在我国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现状和启示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3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4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