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有关马的谚语的民俗文化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哈萨克族有关马的谚语的民俗文化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哈萨克谚语 马 民俗文化 草原文化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摘要】: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四大家畜——马、驼、牛、(绵)羊,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作为"哈萨克人翅膀"的马,则是哈萨克族畜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族与马有关的谚语之研究,揭示其植根于草原文化、折射出原始信仰、面对现实的辩证意识等民俗特征。
【作者单位】: 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文理系;
【关键词】: 哈萨克谚语 马 民俗文化 草原文化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基金】:伊犁师范学院2011年度一般科研项目“哈萨克语、汉语谚语比较研究”(2011KTYB003) 重点科研项目“语文教育专业教学与区情结合的研究”(2011KTZ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一、植根于草原文化的智慧之花哈萨克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在谚语中经常出现各种动物,如马、羊、狼、老虎等,以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构成谚语的基本题材。因为哈萨克人认为“马是诸畜之首”,所以对马的情感更为深厚,这一点在有关马的谚语中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徐放鸣;王光利;;原生态诗学与艺术终结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梅;;中原民间虎崇拜风俗解读[J];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2 马晓光;;那拉提 最美的“空中草原”[J];新疆画报;2011年08期
3 刘破浪;吴倩;;萨满文化对满族人居住环境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陈友义;;台湾高山族与大陆古越族民俗文化的历史考察[J];寻根;2010年01期
5 傅道彬,侯敏;从语词走向远古世界──评周蒙著《<诗经>民俗文化论》[J];求是学刊;1995年04期
6 李梦萍;段友文;;山西省平顺县九天圣母庙民俗文化考[J];沧桑;2008年04期
7 王素敏;;从《蒙古秘史》看北方草原的民俗文化[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2期
8 张秀丽;;雷州石狗民俗文化探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询;;弘扬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9年07期
10 范萍;;哈萨克民族服饰文化简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林;;草原文化的现代化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 践行开放 恪守信义——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论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4 乌兰察夫;;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视野[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常宏;;草原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解析——从社会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的角度探讨当前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6 ;后记[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7 常宏;;论以图腾制研究草原文化的可行性——兼论蒙古族的图腾制相关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董恒宇;;加强草原文化建设 提高我区文化软实力[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巴特尔;;草原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学艺术[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10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毅松;;草原文化对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作用——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系列论文之二[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吴团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无极 内蒙古民族建筑研究会 郭朝洪 呼和浩特爱信城学校 郭玉春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潘照东 刘俊宝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侯丽清 包头师范学院 姜明 内蒙古大学 杨存栋 锡林郭勒奥奇综合研究所 奥奇 内蒙古大学 敖·查赫轮 呼和浩特市市委政研室 沈昌炜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苏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宝力格 盛光明 黄金;研究草原文化 弘扬草原文化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2 本报记者 许晓岚 赵曦 蔡冬梅 博尔姬·塔娜;专家眼中的草原文化节[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3 记者 郝静;端午小长假预热地区旅游[N];阿勒泰日报;2010年
4 陈志坚;独具特色的雷州石狗民俗文化[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论草原文化的建构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晓冬;草原文化架经济金桥[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7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 包斯钦;当代草原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8 本报记者 咏梅;草原文化百花吐艳[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9 冯军胜;弘扬草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红土地之歌——裤瑶民俗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独奇;我国货币拜物教及其图腾崇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殷晓蕾;生生为艺[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9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6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7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尚水英;民俗文化视野中的通俗小说文本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7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