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笔下明清中国穆斯林的社会特征与文化风俗
本文关键词:西人笔下明清中国穆斯林的社会特征与文化风俗
【摘要】: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人的到来,中国的穆斯林群体也映入其眼帘,并为其所关注,他们根据个人所闻所见撰成的文字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穆斯林社会风俗提供了帮助。这些记述包括其商贸传统、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补充了汉文史籍的不足,成为探究这一时期穆斯林社会风俗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中国穆斯林 商贸活动 社会风俗
【分类号】:K892.3
【正文快照】: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至清朝后期,在西方武力迫使下中国打开了国门,随着坚船利炮入华的还有大批的传教士、商人、旅行家和外交家。他们通过多方观察和体验,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下有关中国的著述,对西方人认识中国起到了重要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房建昌;;国外研究回族及中国伊斯兰教概况[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2 陈声柏;王志庆;;一位外国传教士眼中的甘南族群关系——埃克瓦尔《甘肃藏区边境文化关系》评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耿f;;法国政界与商界对云南茶马古道南北两道的考察[J];暨南史学;2013年00期
4 刘继华;张科;;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兼论基督教在青海的早期传播[J];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5 刘家峰;;晚清来华传教士与穆斯林的相遇与对话[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方瑞;赵媛;;试论明代士大夫对西学的反应——以方以智的西学观为考察对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葛桂录;;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马自毅;;简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萌生和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宋芝业;;关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若干问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忒莫勒;;清末吴禄贞笔下的内蒙古东部社会及其筹蒙思想——以《东四盟蒙古实纪》、《经营蒙古条议》为基础[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8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郜冬萍;;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开封犹太人后裔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赵德宇;;中日早期西学差异论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勇波;明清时期“喜相逢”纹样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炳三;;从《教务杂志》看近代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穆斯林的传教活动[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2 邱树森;元代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争[J];回族研究;2001年03期
3 陈声柏;;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韦明;杨红伟;妥超群;;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以保安教案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陈改玲;;汉族移民与藏区古代经济发展——以甘肃甘南藏区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马明忠;;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及社会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刘继华;;基督教宣道会对西北藏族传教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8 房建昌;加拿大基督教传教士瑞吉纳特夫妇在青海藏族地区的传教活动及其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房建昌;基督教在青海传播小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刘家峰;;近代中国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研究回顾与前瞻[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铁程;甘肃汉藏边界的基督教:历史与现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寿江;人的现代化——中国穆斯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选择[J];回族研究;2001年04期
2 房建昌 ,陈跟禄 ,王维镛;山西穆斯林与清真寺考[J];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3 孙俊萍;回族研究论文目录索引(1990年)[J];回族研究;1991年03期
4 杨兆钧;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分期问题[J];思想战线;1982年02期
5 余振贵;;清代中国穆斯林人口[J];中国穆斯林;2006年01期
6 杨少甫 ,穆祥云;历史上的牛街[J];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7 张天路;中国穆斯林人口状况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8 张怀武;;争取舆论负重任 “访问团”奔赴中东[J];共产党人;2006年21期
9 刘迎胜;;《回回药方》与中国穆斯林医药学[J];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10 吴艳冬;回族研究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92年)[J];回族研究;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沙鹏程;萧希洵;;当代回商的历史使命与责任[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雷晓静;;试析抗日战争前伊斯兰教报刊蓬勃发展的社会动因[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晓远;近代中国回族团体组织对新式教育的贡献(1906-1938)[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洪流;民国回族报刊宗教与文化对话的基本模式[D];河北大学;2009年
3 马玉洁;民国时期回族报刊中的回族女性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7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