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绣娘与苏州社会
发布时间:2017-08-15 06:37
本文关键词:苏州绣娘与苏州社会
更多相关文章: 苏州绣娘 类型 社会交往 传统手工艺人 转型
【摘要】:苏州绣娘分为闺阁绣娘、乡村绣娘与专职绣工三种类型。专职绣工又分为官府专职绣工和民间专职绣工。她们在刺绣技艺上,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苏州绣娘以刺绣为中心,在群体内部进行刺绣技艺的传承,在群体外部与商人、权贵、文人等其他群体进行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交往,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近代以来随着上海崛起,苏州丧失了作为江南乃至全国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地位,导致了苏州缫丝、针织等传统手工业的日益衰败。而苏州刺绣,因为建立在苏州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是特殊的工艺美术行业,,不但没有衰落,反而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兴盛发展。清末民初,苏州一度涌现了华瑾、陈华贞、王守明、沈寿等刺绣名家,尤其是沈寿创立了“仿真绣”,总结了苏绣针法技艺,将苏绣技艺推到了世界舞台。 1929—1949年,苏州刺绣深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内长期内战的沉重打击,濒于崩溃。苏州绣娘也逐渐以民间专职绣工和乡村绣娘为主。她们除了家庭中亲缘之间的技艺传承外,还有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与闺阁绣娘相比,她们的文化修养低,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也较低。她们围绕刺绣进行的交往圈也越发狭小,交往的对象越来越远离大商人、实业家、著名文人画家等社会的上层。并且,她们对刺绣的热情渐趋冷淡,她们刺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经济收益。 苏州绣娘与苏州社会紧密关联。苏州绣娘不仅为苏州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更是为苏州社会的方方面面,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艺术色彩。苏州社会的变迁决定了苏绣行业发展韵盛衰和苏州绣娘命运的沉浮。在商品社会中,要彻底扭转苏绣等传统手工行业发展艰难的现象和趋势,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法规、舆论、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更重要的是,绣娘等传统手工艺人也要实现自身的转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扩大自己的交往圈。
【关键词】:苏州绣娘 类型 社会交往 传统手工艺人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95
【目录】:
- 绪论6-13
- 第一章 苏州绣娘的构成13-32
- 一 苏州绣娘的三种类型13-25
- (一) 闺阁绣娘13-17
- (二) 乡村绣娘17-21
- (三) 专职绣工21-25
- 二 苏绣名家25-32
- 第二章 苏州绣娘的社会交往32-44
- 一 绣娘群体的技艺传承32-37
- (一) 传统社会中苏绣的技艺传承32-33
- (二) 近代以后新式刺绣学校的职业教育33-37
- 二 绣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交往37-44
- (一) 中间商37-38
- (二) 宫廷、达官贵人38-39
- (三) 大商人、实业家39-40
- (四) 文人雅士40-44
- 第三章 近代以来苏州绣娘的命运——以李娥瑛等三代绣娘的社会生活为例44-60
- 一 三代绣娘的基本情况45-47
- 二 三代绣娘社会生活的共性与个性47-55
- (一) 三代绣娘社会生活的共性47-51
- (二) 三代绣娘社会生活的个性51-55
- 三 从三代绣娘的社会生活变迁看苏州绣娘的命运55-60
- 结语60-63
- 参考资料63-69
- 后记69-70
- 论文独创性声明70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70-71
- 附录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叶继红;从建国后苏绣业的发展看手工业的政策和管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6期
2 小田;江南乡村妇女职业结构的近代变动[J];历史档案;2001年03期
3 陆菁;上海顾绣述论[J];史林;1988年03期
4 张翔凤;从苏州碑刻看女性的家庭与社会生活[J];史林;1999年03期
5 马学强;明清江南手工业品的制作、市场与消费群体——以苏州织造局特供服饰及上海顾绣为例[J];史林;2005年04期
6 许周鹣;明清吴地社会对女子的期望与宽容[J];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7 许周鹣;论明清吴地妇女的经济地位[J];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8 王仲;明清江南农业劳动中妇女的角色、地位[J];中国农史;199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宁;近代上海的女学生(1850—1922)[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6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67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