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的处世方式与价值追求
本文关键词:契丹人的处世方式与价值追求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史 契丹人 处世方式 家庭观念 价值追求
【摘要】:因为受特定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时代条件的限制等,关于契丹人处世方式与价值追求的探索只能从今本《辽史》探寻其皮毛。契丹人送往迎来的礼仪活动虽深受辽朝封建礼仪系统的熏染,但仍保留诸多源于民族特点的习俗痕迹。契丹人的家庭观念及其社会表现形式,在辽代仍然保留比较明显的门第豪强政治色彩。因此,契丹人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带有比较深刻的"世官"政治的痕迹,但因封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蕃汉地主集团价值追求的基本特点,也逐渐汇聚到植于民族根基的古老天命观形态和"物竞天择"的哲学范畴。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历史学院;
【关键词】: 中国史 契丹人 处世方式 家庭观念 价值追求
【分类号】:K28
【正文快照】: 关于契丹人的处世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研究,至今仍属于比较冷僻的话题。但是,有关处世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探讨却可以极大地推进契丹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这个生疏的问题做些尝试性探讨,期望能够启发来者。一、契丹人的送往迎来据史料记载,契丹人见面的礼节会根据长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诸葛净;;出世与入世——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与寺院宫观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莉莎;;古代草原民族服饰与中原汉族服饰的相互影响及其文化意义[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金波;白滨;;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9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一;契丹西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力吉;;关于契丹捺钵文化的再认识[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贾丛江;西辽契丹人生活方式考辨[J];西域研究;1997年04期
3 肖爱民;;辽朝契丹人的养牛技术——从寻觅一幅辽墓壁画中的“契丹牛”谈起[J];农业考古;2006年04期
4 景爱;;契丹人的一族二姓(上)[J];百科知识;2009年04期
5 孟盛彬;;族称“达斡尔”释名[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葛华廷;羊与辽代契丹人的葬俗[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7 赵俪生;;西辽史新证[J];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4期
8 孟古托力;契丹族婚姻探讨[J];北方文物;1994年01期
9 程尼娜;;金朝西北部契丹等游牧民族的部族、|贫妊芯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平;谁是契丹人的后裔[J];天津科技;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爱君;;关于契丹族源诸说新析[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2 任爱君;;唐朝与契丹部落发展的历史关系——兼谈大贺氏家族的衰微和契丹部落发展的趋向[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3 冯继钦;;有关奚族族源的两个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4 杨福瑞;;北方游牧民族的穹庐观念与毡帐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马一虹;;渤海与后东突厥汗国的关系——兼及渤海建围初期的周边环境[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韩光辉;;北京历史上的警巡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赵淑霞;于文莅;;辽代契丹人的饮茶习俗[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傅宁;;契丹与蒙古民族的髡发[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亦邻真;;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10 赵书;;北京市怀柔县喇叭沟门满族乡[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谁是契丹人的后裔[N];科技日报;2004年
2 记者 高平 通讯员 汤军;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后裔[N];光明日报;2007年
3 马义 丁铭;寻找青牛白马的帝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云南发现契丹后裔[N];云南政协报;2004年
5 李平;契丹族“集体失踪”之谜[N];西部时报;2004年
6 沙海英;民俗·满族·图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刘肃勇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契丹族与特有的骑射武功共兴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探索辽代契丹族“集体失踪”之谜[N];沈阳日报;2010年
9 田卫疆 新疆社会科学院;贵在成“一家之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姚道红;中国古代民族变迁[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额尔敦阿古拉;乌桓演变考[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8年
3 刘荣;元代东北民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哈斯巴特尔;《阙特勤碑》所含突厥历史与文化管窥[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何爽;喀喇汗王朝舆地观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2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3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