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及当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及当代意义
【摘要】:西汉初年,北方匈奴不断入侵汉朝边境,严重威胁了汉朝的边疆安全,西汉被迫采取和亲政策以换取短暂的安宁。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强盛,为保障国家西北边疆安全,西汉积极经营西域,重视西域的战略位置,并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烽燧、戍堡等军事设施,同时在西域实行屯垦戍边策略。东汉虽然与西域关系历经“三绝三通”,但延续了西汉屯垦戍边的策略,提高了西域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西域屯田与边疆稳定的关系也更为凸显。两汉在经略西域的过程中创立了较多范本为后世所传承,如重视西域的战略价值,注重对南疆的治理,在西域实施屯垦戍边策略等,其影响深远并成为历代政权效仿的典范。唐代在西域设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和以北地区,在军事和行政上保障了对西域的有效治理。同时,唐代在西域发展屯垦戍边,先后形成了东部屯田区、安西四镇屯田区以及其他一些屯田区,保障了西域的稳定,实现了对西域的经略。清代统一新疆后,采取“重北轻南”的经营方略,禁止民众移民南疆屯田。清朝中后期,南疆地区多次发生动乱,其后果直接影响了整个新疆地区的稳定。为保障新疆的稳定,促进新疆的发展,清代转而采取“南北兼顾”的发展方针,并在南疆地区实施屯垦戍边,实现了新疆的稳定。西汉对西域的经略奠定了中原王朝在东亚的核心地位,而今新疆作为国家能源的聚集区,丝绸之路的枢纽,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一带一路,新疆有必要从汉代西域经略中吸取经验,充分发挥其现代价值,保障国家西北边疆的安全。新时期,新疆要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丰富屯垦戍边的内容,加大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保障新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新疆要不断加强对南疆地区的建设,建设一批新型的兵团城镇,使南疆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镇,实现南疆及整个新疆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关键词】:汉代 西域经略 当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10-13
- (一)研究综述10-13
- (二)相关概念界定13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4
- (一)研究思路13-14
- (二)研究方法14
-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14-15
- (一)创新之处14
- (二)研究不足14-15
- 第一章 汉代对西域的经略15-24
- 一、汉代西域经略的背景15-17
- (一)西汉初期匈奴不断入侵汉朝边境15-16
- (二)东汉初期匈奴威胁汉朝边疆安全16-17
- 二、汉代西域经略的策略17-22
- (一)汉代对西域采取的战略17-19
- (二)汉代在西域的屯垦戍边19-22
- 三、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22-24
- (一)促进了中原同西域的交流22-23
- (二)西域诸国对汉朝的向心力不断增强23-24
- 第二章 西域的初始经略经验与国家安全24-32
- 一、西域是中原政权战略安全的保障24-26
- (一)匈奴与两汉国家安全24-25
- (二)唐代、清代西域经略与国家安全25-26
- 二、重视南疆地区的稳定26-29
- (一)汉代对环塔里木地区的经略26-28
- (二)唐代安西四镇的设置28
- (三)清代南疆稳定则新疆稳定28-29
- 三、屯垦戍边成为汉代以来西域经略的千古之策29-32
- (一)两汉屯垦促进西域的稳定与发展29-30
- (二)唐代、清代屯田促进西域的稳定与发展30-32
- 第三章 汉代西域经略对当代新疆社会的启示32-40
- 一、新疆的战略地位32-34
- (一)新疆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屏障32-33
- (二)新疆的能源地位33-34
- 二、屯垦戍边是边疆治理的重要举措34-37
- (一)自汉代以来新疆屯垦戍边经验的传承35-36
- (二)发展新时代下的屯垦戍边36-37
- 三、加强边疆地区的发展,确保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37-40
- (一)重视对南疆地区的治理37-38
- (二)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作者简介47-48
- 附件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平;先秦至唐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翟路;;西域及其它[J];新疆人文地理;2009年01期
3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人种和语言、文字[J];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4 王泽民;汉代西域屯田与汉语汉文的传播使用[J];新疆地方志;2003年03期
5 王春辉;;唐代西域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与影响探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伟;;汉代《西域传》书写模式的形成浅析[J];学理论;2011年25期
7 吴华峰;;《新唐书·西域传》“五国故地”考辨[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02期
8 杨建新;;“西域”辩正[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余太山;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体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余太山;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体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小军;;东汉“以战去战”策略对经营西域的影响[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2 莫任南;;中国和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何时[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王子今;;汉匈西域争夺背景下的龟兹外交[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4 莫任南;;汉代有罗马人迁来河西吗——骊轩县的起源问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5 李培栋;;鱼豢“发蒙”[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殷晴;;班氏家族与汉代西域[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池玉玺;西域黄沙下的汉文古籍[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张绪山;《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一段希腊神话[N];光明日报;2006年
3 赵玉霞 陈健;西域狮子舞觅踪[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4 李冬君;世界文明的会所[N];经济观察报;2014年
5 牛锐;谁怯轮台万里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王时样;喀什噶尔——西域商贸第一城[N];喀什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杜洁芳;他们的经历是新疆历史的一部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李晟 李昱 李昌;世界都市 国际名城[N];大同日报;2009年
9 韦明;丝绸之路“河西道”[N];甘肃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龙;《汉通西域后对西域之影响》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金杰;唐代西域墓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夏欣;家、国视野下的扶风班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胡志磊;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及当代意义[D];石河子大学;2016年
5 屈罗木图;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及统治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春梅;唐代西域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男;《经遗堂全集》中西域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宋迎春;唐代汉文化西传西域与东传日本的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侯林虎;六朝与西域、南海的交流[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朱叶;唐朝西域防御体系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5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3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