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从大新生育习俗看壮族生育观念与生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8-28 19:30

  本文关键词:从大新生育习俗看壮族生育观念与生育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 孕育 生育 养育 生命观


【摘要】:生育是人类传承的重要内容,自人类社会产生之日起,生育习俗就已相应存在,它一方面是深受本民族的历史经验、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又是民俗传承的载体,衔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生育相关的习俗不仅包含着生育的内容,而且是将人生的重要礼仪、习惯、心理、信仰等多方面串联起来的一条线索,是诸多民俗活动与民众心理高度凝聚的集合体,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民俗传统和集体意识。 从壮族生人神话的原始意象为生人的花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壮族人进一步把这具有神圣意义的花精灵化,抽象出花婆的形象并创编出花婆主宰人类生育的新叙事,加以崇拜、祭祀,并由此衍化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师公经文中颂扬“花婆”的唱词、安立花婆神位、问花、求花、剪花、安花、架桥仪式等等。这些仪式与壮族传统的生活方式相交融,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生育习俗,辐射孕育、生育、养育等育儿的整个过程,并逐渐内化成壮族人独特的生命观。 论文第一章主要是壮族生育文化生境的介绍;第二至第四章是壮族人从孕育到生育再到养育田野民俗志;第五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讨论壮族传统生育习俗与现代习俗的融合与继承;第六章基于前述成果探讨壮族人的生命观;第七章则将文章的落脚点放在生育习俗的功能研究之上,肯定生育习俗与生命观念对于壮族人生活的实际功用。
【关键词】:壮族 孕育 生育 养育 生命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目录5-7
  • 绪论7-15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7-9
  • (一) 选题缘起7-8
  • (二) 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综述9-13
  • (一) 国外生育习俗理论研究现状9-11
  • (二) 国内的育儿习俗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角度与方法13-14
  • 四、关键语汇及地方话语的说明14-15
  • 第一章 展演生育习俗的生境15-23
  • 第一节 自然、经济基础15-17
  • 第二节 社会、文化背景17-20
  • 1.不落夫家18-19
  • 2.宜弟习俗19
  • 3.幼子继承制19-20
  • 第三节 调研点的基本概况20-22
  • 小结22-23
  • 第二章 孕育23-34
  • 第一节 祈子神话及相关习俗23-27
  • 一、花婆神话的演述23-25
  • 二、祈子习俗25-27
  • 第二节 怀孕习俗及相关禁忌27-33
  • 一、怀孕禁忌28-30
  • 二、保胎习俗30-31
  • 三、性别预测31-33
  • 小结33-34
  • 第三章 生育34-54
  • 第一节 生产习俗34-37
  • 第二节 诞生礼仪37-47
  • 一、三朝37-38
  • 二、满月38-39
  • 三、安花39-47
  • 第二节 月中喂养习俗47-52
  • 一、开奶47-48
  • 二、坐月子48-50
  • 三、剃头50-51
  • 四、回外家51
  • 五、命名51-52
  • 小结52-54
  • 第四章 养育54-69
  • 第一节 日常喂养54-59
  • 一、衣54-55
  • 二、食55-56
  • 三、住56-58
  • 四、疾病防治58-59
  • 第二节 保婴仪式59-68
  • 一、平安符59-61
  • 二、带发61
  • 三、补桥61-62
  • 四、解短62-66
  • 五、夜哭66-67
  • 六、认干亲67-68
  • 小结68-69
  • 第五章 传统生育习俗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69-74
  • 第一节 传统生育习俗的传承69-70
  • 第二节 科学生育方式的融入70-71
  • 第三节 生育心理的日趋转变71-72
  • 小结72-74
  • 第六章 生育习俗中的生命观74-84
  • 第一节 生育习俗的产生——生儿育女的重要性74-77
  • 一、传宗接代、养儿防老75-76
  • 二、“以人为本”、扩大家族势力76
  • 三、重男不轻女76-77
  • 第二节 生育习俗的目的——生命延续的功利性77-81
  • 一、着眼于今生的生育信仰78-79
  • 二、现代社会的生育环境79-81
  • 第三节 生育习俗的保障——社会关系的稳定性81-83
  • 一、姻亲关系81-82
  • 二、宗族关系82-83
  • 小结83-84
  • 结语84-90
  • 1.实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85
  • 2.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85-86
  • 3.文化功能:传承传统知识86-88
  • 4.心理功能:寄托对后代的美好愿望88-90
  • 参考文献90-93
  • 附录一:《十月怀胎歌》93-94
  • 附录二:《正一设蘸祈嗣送花解丹秘旨科》94-9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9-100
  • 后记100-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遇;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2 钟年,吴彩霞;生育文化与民俗心理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黄鹏;;壮族诞生仪礼及其文化逻辑——以右江流域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韦熙强,覃彩銮;壮族民居文化中的宗教信仰[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5 韦树关;壮族禁忌风俗探源[J];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03期

6 黄桂秋;侬兵;;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信仰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7 黄润龙;关于生育文化的研究综述[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8年05期

8 赵文琛;论生育文化[J];人口研究;2001年06期

9 吉国秀;当代育儿习俗流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宋慧;;云南少数民族幼子继承制的发展及原因[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749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49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