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尔族萨班节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01 13:07
本文关键词:塔塔尔族萨班节的文化解读
【摘要】: 传统节日是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和文化传承的纽带。“萨班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论文以新疆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萨班节”为个案研究,采取理论阐述与个案解读相结合的学术研究理路,注重节日理论和个案的地域性阐释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以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深度访问、文化深描方法为依托,从“主位”和“客位”的双重视角解读“萨班节”的文化内涵。论文第一章梳理了塔塔尔族的历史沿革、分布格局及其节日,重点介绍了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的概况。第二章从文献资料的角度探讨萨班节的起源、节日程式及构成萨班节的传统要素。第三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别描述了伊犁、乌鲁木齐、奇台三地举办萨班节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第四章进而深描萨班节的文化内涵,如萨班节开始前的骏马拉犁仪式、饮食及娱乐等活动体现了塔塔尔族农牧文化并存的典型特征。第五章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萨班节进行分析。第六章以当代社会为依托,探究萨班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塔塔尔族 萨班节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2
- 1.选题的缘起、视角及意义7-8
-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8-11
- 3.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新疆塔塔尔民族简介12-20
- 1.1 塔塔尔族的历史沿革12-15
- 1.2 塔塔尔族的分布格局15-18
- 1.2.1 总体分布格局15-16
- 1.2.2 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16-18
- 1.3 塔塔尔族的节日18-20
- 1.3.1 宗教节日18-19
- 1.3.2 传统节日19
- 1.3.3 现代节日19-20
- 第二章 塔塔尔族的萨班节20-24
- 2.1 萨班节的起源20-22
- 2.1.1 萨班节之名称20-21
- 2.1.2 萨班节之历史21-22
- 2.2 构成萨班节的传统要素22-24
- 2.2.1 萨班节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23
- 2.2.2 萨班节社会层面的传统23-24
- 2.2.3 萨班节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24
- 第三章 新疆各地举办萨班节之现状24-32
- 3.1 大泉乡的萨班节24-27
- 3.2 乌鲁木齐的萨班节27-28
- 3.3 伊犁地区的萨班节28-29
- 3.4 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29-32
- 第四章 蕴藏于萨班节中的习俗文化32-54
- 4.1 萨班节中显现农牧文化并存的典型特征32-33
- 4.2 萨班节中的婚恋文化33-35
- 4.2.1 "比比加玛丽"祝福毛巾34
- 4.2.2 两性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34
- 4.2.3 父母的互相撮合34-35
- 4.3 萨班节中的饮食文化35-41
- 4.3.1 熬煮的百家粥36
- 4.3.2 烤制的点心、面包36-38
- 4.3.3 酿造的饮料38-40
- 4.3.4 手抓肉等肉制品40
- 4.3.5 塔塔尔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40-41
- 4.4 萨班节中的服饰文化41-43
- 4.4.1 风格别样的小花帽41-42
- 4.4.2 配有围裙的摺邹长裙42
- 4.4.3 绣有十字花纹的白色衬衣42
- 4.4.4 戴头巾、穿宽大裙子的信仰伊斯兰教妇女们的日常服饰特点42-43
- 4.5 他族文化因子43-50
- 4.5.1 “同化”与“民族同化”释义43-46
- 4.5.2 民族反应心理46-48
- 4.5.3 在地化48-50
- 4.6 萨班节的功能与作用50-54
- 4.6.1 情感的宣泄与释放51-52
- 4.6.2 文化濡化的途径52
- 4.6.3 展现民族文化的平台52-53
- 4.6.4 族群认同的凝结点53-54
- 第五章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萨班节54-59
- 5.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萨班节54-55
- 5.2 萨班节传承保护的现状55-56
- 5.3 萨班节传承保护之我见56-59
- 第六章 萨班节文化的现代意义59-63
- 6.1 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59-60
- 6.2 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60-61
- 6.3 文化创新的基础与凭借61-62
- 6.4 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62-63
- 结语63
- 注释63-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杨甫旺;民族传统节日的共生、传承和转型——彝族赛装节个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3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周建新;族群认同、文化自觉与客家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建新;新疆塔塔尔族调查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6 崔静,郑连彬,沈新生;新疆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调查[J];人类学学报;2004年01期
7 李晓霞;新疆两乡民族混合家庭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陈晓婧;;从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的民族认同[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敬仪,阿克赞;关于“塔塔尔”一词的多种解释[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年04期
10 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772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7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