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事业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3 22:44
本文关键词:年鉴事业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年鉴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级各类的年鉴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中。年鉴编纂确实有其意义所在,而中国文化中的盛世修史传统更使这种记录当下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更是为掀起年鉴编纂的热潮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年鉴事业繁荣背后还存在三大隐忧,一是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二是编纂体例缺乏创新;三是信息利用效率偏低。因此,要努力争取确立年鉴学的学科地位;在遵守年鉴体例规范的前提下彰显特色;要注重发挥年鉴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盛世修史 年鉴隐忧 发展建议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K201325)
【分类号】:Z52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的年鉴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级各类的年鉴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中,“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6种发展到90年代末的1300多种;进入新世纪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至2009年,估计在版年鉴约有2500种,加上内部赠阅、非正式出版的年鉴,总数接近3000种”[1]。笔者认为,这个估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蒲;“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史工作研讨会”纪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4期
2 籍振芳;塑造旅游形象 打造旅游精品——在《五台山志》首发式上的讲话[J];沧桑;2003年05期
3 段渝;50年山城巨变史——评《当代重庆简史》[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2期
4 陈娜姿;;开封衰落之因及未来之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黄之宏;盛世修史功千秋 鉴古知今利当代[N];温州日报;2011年
2 陈四四;用通俗语细说巴蜀旧事[N];四川日报;2008年
3 记者 吕继东;《苏州史纲》昨首发[N];苏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吴宏林;宁夏三大史书将献礼自治区50大庆[N];华兴时报;2006年
5 记者 解悦;打造精品 使每部志书成为学术著作[N];南京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群欢 通讯员 沈从林 唐徽;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增强资政育人职能[N];湘潭日报;2009年
7 ;两岸学者共商清史纂修大计[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程炳生;我国新世纪标志性文化工程启动[N];社会科学报;2003年
,本文编号:787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78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