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音声与族群张力——湘中汉人与桂北红瑶人“还愿”仪式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仪式音声与族群张力——湘中汉人与桂北红瑶人“还愿”仪式比较研究
【摘要】:以梅山文化为研究基础,对湘中地区和桂北红瑶"还愿"仪式音声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二者不仅映射族群自身特质,还建构了不同族群间带有混溶特征的张力关系。前者神系复杂多样,融合了佛、道、巫教多重内容。后者穿越毗连族群形成的地理屏障,通过执仪过程、科仪文本与行腔,既"顽固地"保持了与迁徙路径中的最后一站——湘中源头的关联,同时,在不同房族分支中,形成了同一根系中多元分化与树枝状的非并行传承格局。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族群比较 还愿 湘中汉人 红瑶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融合与个性——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与当代变迁》(09CD07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4
【正文快照】: 一、重拾比较1.比较方法的适用性与使用度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BrunoNettl)在《苹果和桔子(风马牛不相及)》1一文中对于学界研究中比较方法的使用近况及相关问题做出了阐释——我们身处矛盾之中。一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民族音乐学家们在交叉文化以及文化内广度的比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有识;壮侗语诸族梅山教人物神祗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倪彩霞;;族群变迁与文化融合——梅山地区宗教信仰的调查与研究[J];文化遗产;2009年04期
3 伍新福;;长沙蛮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吴凡;;音声中的集体记忆——湘中冷水江抛牌仪式音乐研究(上)[J];中国音乐学;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探析[J];中国道教;2008年01期
2 魏育鲲;;从【苗-客】巴岱看湘西苗族之多元信仰[J];歌海;2012年01期
3 张泽洪;;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以道教文化的影响为中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韦世柏;;梅山、梅山教与游梅山仪式考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赵书峰;;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仪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以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益门村五组“和娘娘”仪式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王进;;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法师禹步的道教意涵[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梅莉;;移民·社区·宗教——以近代汉口宝庆码头为中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胡克森;;试论梅山教的形成及其与道教的关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倪彩霞;;族群变迁与文化聚合——关于梅山教的调查与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1期
10 倪彩霞;师公戏“三元”祖师考[J];宗教学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劲松;;瑶族度戒调查及其傩仪初探[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陈耀庭;;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介绍[J];道协会刊;1981年02期
3 张泽洪;;古代少数民族与道教[J];中国道教;1990年01期
4 徐祖祥;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J];中国道教;2003年03期
5 刘云中;洞口瑶区的梅山文化[J];湖南文史;2004年03期
6 赵家旺;;瑶族宗教与道教的“三清”崇拜[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赵家旺;;瑶族度戒与道教斋戒[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张有隽;瑶族宗教信仰史略(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9 张有隽;瑶族宗教信仰史略(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张有隽;;瑶族宗教信仰史略(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玉时阶;杨军;;龙胜红瑶历史及教育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3期
2 潘树生;红瑶年歌[J];文史春秋;1999年02期
3 刘华成;;小议中越红瑶服饰[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3期
4 冯智明;;身体的象征与延续:红瑶还花愿仪式研究——以龙胜金坑小寨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潘德庆;异彩缤纷的红瑶婚恋风俗[J];文史春秋;1994年01期
6 龙涛;中尉和他的红瑶女童[J];民族团结;1999年11期
7 陈淀国;矗立在红瑶心中的丰碑[J];中国民族教育;1999年06期
8 巩真;红瑶女童班 放飞梦想的天堂[J];中国民族博览;2001年04期
9 王熙兰;;红瑶红色服饰文化考证与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卢松见;;红瑶“晒衣节”[J];今日民族;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福东;;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突然加速与调适浅析——以龙胜各族自治县细门寨红瑶群众的春节活动为例[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吴天智 许观林 本报记者 李雪;改变红瑶女童命运的人[N];法制日报;2001年
2 杨进朝 李杰坤;龙胜红瑶[N];广西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王泳;情系大瑶山爱洒红瑶女[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易克健;红瑶——在那并不遥远的地方[N];广西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兰圣伟;桃花林中的红瑶女郎[N];西部时报;2004年
6 毛秋雁 罗素玲;红瑶女童的故事[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吴天智 史照栋 本报记者 孙继炼 张建军;白云深处红瑶情[N];解放军报;2001年
8 日报通讯员 陈忠德;在温暖阳光中大步向前[N];柳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施晓亮;走进龙胜寻访长发红瑶妹[N];中国民族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多彩中华”的衣装大典[N];中国商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卓园;红瑶桃花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聂郁琴;红瑶织锦工艺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3 田宇;红瑶服饰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徐昕;民族文化旅游与红瑶女性传统服饰的复兴[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1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0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