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利津县境内盐场的分布与变迁
本文关键词:历史时期利津县境内盐场的分布与变迁
【摘要】:本文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县入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利津县境内产盐地的分布变迁过程及其与海岸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咸丰五年黄河尾闾决口改道对盐场、滩池的逐渐冲毁和官民的灾害应对。根据利津县三大盐场分布变迁的特征,按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先秦时期至元至元二十六年。先秦时期开始利津县就有了盐的生产,之后产盐地随着海岸线的推移而不断扩展。新的产盐地逐渐增多,产盐量与日俱增,为后来三大盐场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元至元二十六年至清康熙十六年。至元二十六年三大盐场正式设立盐场大使进行管理。康熙十六年,宁海场、丰国场因产盐短绌裁并进入永阜场。新组合的永阜场产盐兴盛,场界宽广,咸丰五年之前一直保持446副滩池的生产。清康熙十六年至咸丰五年。此阶段盐场机构、职官逐渐完善。永阜场下辖盐滩位置伴随着海岸线的外延而向外扩展。其场内生产的盐或运输其他地区,或供孔府刑盐。咸丰五年至光绪三十年。此阶段永阜场滩池受黄河尾闾决口的影响,滩池由原来的446副最后仅存7副,盐产量逐渐减少。针对黄河尾闾决口对盐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和民间相继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来修筑堤坝保护盐滩。其整修形式也从官贷民修到官贷商修,沿河堤坝由民修民守转变为官修官守。受战争影响及财力限制,永阜场于光绪三十年停止了盐业生产。
【关键词】:历史时期 利津县 盐场变迁 灾害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7
-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6-7
- 二、研究现状7-9
- (一) 盐业史研究概况7-8
- (二) 本区域盐业史研究8-9
- 三、研究内容9-10
- 四、资料构成与研究方法10-17
- 第一章 历史时期利津县境内盐场的出现、设立及发展17-37
- 第一节 元代以前利津县所在区域的盐业生产17-21
- 一、秦汉时期利津县明集乡已有盐业生产17-19
- 二、唐代蒲台县永利镇斗口淀盐的生产19
- 三、宋代雍熙二年利津县作为滨州场下辖四务之一19-20
- 四、金明昌三年因军事战略重地和产盐地由永利镇升为利津县20-21
- 第二节 元明时期利津县境内三大盐场正式建立及发展21-29
- 一、三大盐场的始设时间和地理位置22-24
- (一)宁海盐场的始设时间及其位置22
- (二)丰国盐场创设与铁门关繁华的盐业运输22-23
- (三)永阜盐场的始设时间及其规模23-24
- 二、明朝盐场机构完善、制盐技术进步及官灶城的兴盛24-29
- (一) 明朝盐场机构、职官的完善24-27
- (二) 制盐技术进步:煎煮法到摊晒法27-29
- (三) 利津县官灶城的兴盛29
- 第三节 清朝利津县三大盐场的裁并及永阜场的兴盛发展29-35
- 一、康熙十六年宁海、丰国二场裁并进入永阜场内30-31
- 二、康熙十二年永阜场盐滩的空间分布31-32
- 三、雍正乾隆年间永阜场新报垦的盐滩32-33
- 四、嘉庆十四年永阜场盐滩的分布及缉私机构的加强33-35
- 本章小结35-37
- 第二章 利津县境内盐场位置变迁与海岸线的关系37-54
- 第一节 1855年之前产盐地随着海岸线推移而外延37-43
- 一、1198年以前利津县境内产盐地随海岸线向东北扩展37-38
- (一)先秦时期产盐地在南望参、利津城、史口一线以西37-38
- (二)唐末产盐地在盐窝、北岭、坨庄一带38
- (三)宋代产盐地在汀河、虎滩一带以西38
- 二、1198-1855年海岸线与盐场位置的关联38-43
- (一)1198年产盐地在铁门关一线位置38-39
- (二)1495年三大盐场在罗家屋子、老爷庙、郭家局子一线以西39-40
- (三)1855年永阜场下辖盐滩约在挑河、五河口一线以西40-43
- 第二节 1855年之后永阜场盐滩随着黄河决口而缩减43-52
- 一、1855-1895年利津海岸线的继续外延43-45
- 二、1855-1904年永阜盐场为黄河尾闾频繁冲决所毁45-51
- 三、原利津县盐场滩池渐垦为良田51-52
- 本章小结52-54
- 第三章 1855年之后永阜盐场的灾害应对54-65
- 第一节 1855-1883:官贷民修滩池灶坝55-58
- 一、咸丰至同治年间民修灶坝雏形55-56
- 二、光绪九年之前民修民守盐池灶坝56-58
- 第二节 1883-1895:官贷商修灶坝堤防58-59
- 一、光绪九年之后商人挑沟筑坝保护盐滩58
- 二、官修官守铜瓦厢至利津海口长堤建成58-59
- 第三节 官民灾害应对的实际效果59-61
- 一、官方补救政策挽救盐滩被毁之灾59-60
- 二、官方财力不足致永阜场救灾收效有限60-61
- 本章小结61-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表:明清时期利津县境的移民与盐场开发69-76
- 致谢76-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荣花;;小议山东利津方言景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2 刘树平;省经贸委挂职干部挺身灭火[J];山东对外经贸;1994年07期
3 ;山高人为峰——记东营市人大代表、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党支部书记张玉亭[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3期
4 刘宝安;刘志刚;;千亩基地富四方——记利津县虎滩中心社副主任陈春彦[J];河北供销与科技;2000年02期
5 明玮;新海;冠东;刘森;;利津一中,,我的热恋——利津县第一中学校歌[J];歌曲;2008年1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秀雷;王忠芳;;浅析利津县水资源供求态势[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切实增强做好帮扶利津工作的责任感[N];东营日报;2006年
2 薛山 李新洲;支持壮大财源 增强“造血”功能[N];东营日报;2006年
3 记者 燕永清;实施“突破利津”战略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东营日报;2006年
4 王景波 孟涛;信息化为利津农民架起“致富金桥”[N];东营日报;2006年
5 李娟 周国松 李学波;利津县8772名高龄老人喜领救助金[N];东营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李娟;利津农民乘“需”而入市场宽[N];东营日报;2007年
7 记者 葛铸聪;利津“打黑除恶”取得阶段性战果[N];东营日报;2007年
8 记者 陈建涛;关注民生问题 凝聚发展合力 推动“突破利津”战略深入实施[N];东营日报;2007年
9 李娟;利津蔬菜走四方[N];东营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标 特约记者 薛山;激发豪情写华章[N];东营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隋娟娟;调水调沙对黄河铀同位素输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巩瑶;黄河下游利津站营养盐输送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论维;黄河利津段结冰过程溶解无机碳(DIC)脱除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蒋宜兰;历史时期利津县境内盐场的分布与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裴吉刚;利津县公开选拔科级干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天福;滨南—利津地区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及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3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2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