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的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9:0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的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陕北民俗文化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观
【摘要】:文化生态是用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化研究的一种定义,指的是文化就像生命体,同样具备生态性的特点,而文化系统则是同生态系统有相似性的一种存在。陕北的民俗文化生态主要指在陕北高原这块特别的黄土地之上,在此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出的,极具地区特色与民族特点的,在长久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形成的文化。多年以来,陕北民俗文化愈来愈受到世界的广泛注意,很多文人与学士都曾进入这片土地来实施文化研究与考察,并由此产生了极为广泛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做为指引,根据陕北民俗文化中的问题,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解决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实际问题。本论题的提出对于陕北民俗文化的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时俱进、永续利用、促进陕北地区的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这项研究对于今后规范文化资源申报、调查、规划、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文化生态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进行了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内容、发展及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中文化生态所具有的系统性特征。第三章阐述了文化、文化生态与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阐述的主要内容为文化的传承及文化发展的视角之下陕北民俗文化的生态状况。并分别分析了陕北的民俗文化在社会同自然,资源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点。而为了让陕北的民俗文化发展更加稳定,得到更好发展,还分析了陕北的民俗文化在发展与传播继承及创新方面的状况。第五章主要根据陕北民俗文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首先,当今社会下,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其次,科技、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流变产生的影响。再次,对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现状做了分析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现状可发现群众文化生活内涵有待丰富。第六章主要是对之前分析的陕北民俗文化生态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陕北民俗文化生态重塑。主要从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系统规划、利用市场机制实现陕北民俗文化生态良性循环、健全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管理体制与传统文化生态与文化创新四个方面对陕北民俗文化生态进行重塑,以此推动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稳定、快速发展。第七章是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陕北民俗文化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9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的目的9
- 1.2 研究的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述评14-23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14-17
- 2.1.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4-15
- 2.1.2 工业发展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15-16
- 2.1.3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16-17
-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理论的现实意义17-19
- 2.2.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人类与自然关系指明方向17
- 2.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给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支持17-18
- 2.2.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给予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基础18-19
- 2.3 文化生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系统性特征19-23
- 2.3.1 文化的生态系统19-20
- 2.3.2 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20-21
- 2.3.3 文化生态系统基本的原则21-23
- 3 文化生态与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阐述23-37
- 3.1 文化的诠释、特征及功能23-26
- 3.1.1 文化的诠释23
- 3.1.2 文化的特征23-25
- 3.1.3 文化功能25-26
- 3.2 文化生态的涵义、构成及表现方式26-30
- 3.2.1 文化生态的涵义26-27
- 3.2.2 文化生态的构成及表现方式27-29
- 3.2.3 文化生态的特点29-30
- 3.3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阐述30-37
- 3.3.1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现状30-31
- 3.3.2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分类31-35
- 3.3.3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特点35-37
- 4 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视角下的陕北民俗文化生态37-48
- 4.1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自然、资源环境特征37-40
- 4.1.1 陕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37-39
- 4.1.2 陕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39-40
- 4.2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社会、人文环境特征40-45
- 4.2.1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社会环境特征40-42
- 4.2.2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人文环境特征42-45
- 4.3 陕北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45-48
- 4.3.1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传承45
- 4.3.2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现状45-46
- 4.3.3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创新46-48
- 5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现状与问题48-53
- 5.1 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48-49
- 5.2 科技、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流变49-50
- 5.3 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的问题与现状50-52
- 5.4 群众文化生活内涵有待丰富52-53
- 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陕北民俗文化生态体系的再塑53-61
- 6.1 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的系统规划53-55
- 6.1.1 科学使用并保护文化资源53-54
- 6.1.2 营造良性文化产业氛围54
- 6.1.3 陕北文化的独立性与独特性54-55
- 6.2 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55-58
- 6.2.1 保护和建构陕北文化的传承机制55-56
- 6.2.2 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的适应机制56-57
- 6.2.3 建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机制57
- 6.2.4 文化生态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相结合57
- 6.2.5 强化研究文化发展的规律57-58
- 6.3 健全陕北民俗文化生态管理体制58
- 6.4 传统文化生态与文化创新58-61
- 7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67
- 致谢67-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春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沧桑;2011年04期
2 刘秀英;;新农村建设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胡振亚,秦书生;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吕青;吴妍妍;;浅析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0期
5 李坤;;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J];消费导刊;2008年15期
6 王丽莺;;文化生态对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影响[J];黑龙江档案;2013年05期
7 杨丽娟;试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昆明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吕静;关于陕北文化研究[J];理论导刊;2004年11期
9 张红梅;;生态城市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郝世磊;;陕北传统聚落特色的传承——以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为例[J];城市建筑;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838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3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