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之东北移民及其文化初探
本文关键词:“闯关东”之东北移民及其文化初探
【摘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远古时期就有汉人在东北居住,在每个时期都会有汉人迁移到东北,到清代之前,汉人在东北人口中占的比重依然非常小。在东北的历史舞台上,主角依然是各少数民族。本文针对历史上山东移民的运动和影响作为研究目标,综合参考各时期史料,如档案、地方志、近代报刊资料以及相关研究论著加以分析探察,对由山东移入东北地区的民众对东北地区原住居民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为了对齐鲁文化在东北地区产生的文化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剖析,本文通过四章对此问题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关东名称的由来;全章分为4个部分,首先,就明初前东北地区的多样性的行政划分及其名称进行分析。其次,对关东名称的开始使用时期进行确定;即明代开始。之后,讨论了在清代该区域名称的延伸和变化情况。最后,对于关东文化的定义确定并阐述其意义。第二章就“东北移民文化”这个名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从多个角度论述了移民的定义;其次,综合多个因素分析了文化的确切定义;最后,对于移民文化这一文化特殊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了它的内涵和特点。第三章阐述了东北地区历代山东移民的历史沿革。首先,从明代和明代以前这个分水岭论述了这一时期的山东移民情况。其次从清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来论述山东移民。之后,综合整理并分析了民国时期的山东移民数量。最后,从民国后这一时期跨越性阐述并讨论了东北地区山东移民变化情况。第四章就山东移民对关东文化的整体贡献和影响进行了论述。主要概括为:1、对关东的开发作用和贡献;2、对于社会生活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闯关东 移民 文化 多样化 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序言8-12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8-9
- 二、论文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思路9
- 三、问题的研究述要和研究意义9-11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努力方向11-12
- 第一章 关东名称之由来12-18
- 第一节 明初前的区域诸名称12-14
- 第二节 明代始称"关东"14-15
- 第三节 清代区名的延伸15-16
- 第四节 "关东文化"的含义16-18
- 第二章 东北移民文化概述18-26
- 第一节 移民的定义18-20
- 第二节 文化的定义20-22
- 第三节 移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2-26
- 第三章 东北地区山东移民的历史沿革26-37
- 第一节 明代与明代之前的东北地区山东移民27-28
- 第二节 清代的东北地区山东移民28-31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东北地区山东移民31-35
- 第四节 民国后的东北地区山东移民35-37
- 第四章 东北地区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的贡献和影响37-45
- 第一节 东北地区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开发的贡献与作用37-40
- 第二节 东北地区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40-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春英;;伪满时期水稻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2 吴祖鲲;;论东北地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3 张明清;近年来国外对我国东北社会、经济研究概述[J];北方文物;1986年01期
4 唐进,邱洪章;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东北工人运动[J];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03期
5 徐晓红;荆胜波;;“满洲地质及矿产资源分布图”在长春发现日本掠夺我国东北矿产资源的又一铁证[J];兰台内外;2003年02期
6 赵朗;;日本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罪恶活动述论[J];理论学刊;2008年10期
7 柏忱;火炕小考[J];北方文物;1984年01期
8 朱昌利;;印度东北地区民族族源和习俗研究——与中国滇、藏和缅北一些民族比较[J];南亚研究;1984年01期
9 高洪波;;崔坪的儿童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84年03期
10 张锡瑛;;试论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触角式”剑[J];考古;198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章献;王士君;;东北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郅强;文宏;;东北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滞后性分析——基于政府组织行为的比较视角[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3 王士君;冯章献;;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及因应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绍余;倪佳奎;;东北地区短木段灵芝栽培法[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王子正;;东北地区立法协调机制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董晓菲;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淑萍;刘宝庵;;东北地区经济按统一版块发展的思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8 景跃军;陈英姿;;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周金儒;王金英;;对东北地区为脑中风高发区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_5金安;戴显声;;辽宁省腐食螨的初步调查[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轲;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金融支持[N];金融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钱建强邋李瑞英 毕玉才 曾毅 朱伟光;东北振兴:深层次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喻春来;航空业滞后“拖累”东北振兴计划[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孙铭;东北拟向外管局申报汇改试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通讯员 刘亚;解放公司加快东北地区改装车推广[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雪邋通讯员 仇健;政府当月老 企业来相亲[N];中国民航报;2008年
7 汤中超邋张守彬;东北地区邮政工会组织理论交流[N];中国邮政报;2008年
8 记者 隋玉涛 马晓宁;共同努力确保大庆机场国庆前夕如期通航[N];大庆日报;2009年
9 任平;东北站上全面振兴的新起点[N];协商新报;2009年
10 郑红明;东北托市粳稻销售“红火” 南方中晚籼稻收购“热闹”[N];粮油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齐殿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卫军;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范庆超;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磊;民国时期政府移民政策述略[D];吉林大学;2007年
2 苏光宇;“闯关东”之东北移民及其文化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健;东北地区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雨艳;东北地区绿色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雷;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罗维燕;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振甲;1931-1945年日本在东北的奴化教育浅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大川;东北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杜红领;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宋晓巍;我国东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56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5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