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变迁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17 14:22
本文关键词: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变迁的历史考察
【摘要】: 山东作为中国的海洋大省,海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山东海洋事业在近代的变迁过程来审视山东近代化的历程,考察海洋事业的近代化与近代山东的关系,无论是对近代化理论的研究还是山东近代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山东海洋事业的研究涉及经济、文化、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因而对整个山东海洋事业进行整体研究,既可以丰富山东海洋史研究的内容,又可以丰富山东地方区域史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重新反思和审视近代山东的海洋事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海洋与社会发展、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提高我们的海洋意识,也可以为当前实施“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具有鲜明的现实作用。 本文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山东沿海各州县地方志、民国时人编写的介绍山东以及沿海地区发展的文集等一批原始资料,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对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变迁进行了动态考察。 在近代整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山东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新旧的更替,山东的海洋事业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在内力和外力共同的作用下,缓慢的向近代化转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方位的阐释这一历史过程。 近代山东海洋贸易的变迁起源于烟台、青岛、龙口、威海开埠通商。在这四个港口对外开放的刺激下,山东的海洋贸易的数额和贸易对象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调整,国际国内市场范围持续扩大,极大的改变了山东传统对外贸易的面貌。 在这四个港口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烟台、青岛为枢纽的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体系为主体的海洋交通网络,为实现山东海洋交通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山东的海洋交通业向近代化的转型极为艰难,首先表现在外商轮船的激烈竞争使山东传统的帆船贸易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除了在沿海短途航运中仍能维持其往昔的繁盛以外,基本上只能作为轮船运输的一种补充力量而存在着。其次,由于外国航运业的排挤和压迫,中国民营航运业举步维艰,发展十分缓慢。 山东海洋渔业的近代化首先从渔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入手,通过引进新式渔轮业,开展渔业科技教育,改革渔业供销体制,使山东的海洋渔业具备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但是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传统的落后的渔业生产方式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另外日本渔业的大举入侵,不仅对山东的海洋渔业资源进行掠夺,而且通过建立各种渔业组织和机构,冲击山东的渔业市场,破坏了近代山东渔业的正常发展进程。 随着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起步,分布在海岸线上的海洋城镇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海洋城镇继续开发,新兴的通商口岸也快速崛起。这些通商口岸城市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强力冲击下,逐渐摆脱了封建主义生产模式的束缚,建立和发展了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城市人口也不断集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新型城市。这些海洋城镇的兴起,迅速带动了整个沿海一带经济的发达,不断对内陆地区进行辐射,逐步成为整个山东经济的重心。 山东沿海的海洋灾害时有发生,对整个沿海社会和海洋经济都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所以海洋灾害在山东近代海洋事业中也是具有深刻而广泛内涵的。在长期与海洋灾害交锋的历史过程中,山东的沿海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趋利避害,防御灾害的经验并有效利用科技的手段与之不懈斗争,提高了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在长期与海相伴的过程中,在山东沿海居民中形成了与内陆居民风俗不同的海洋风俗,其中即包含传统守旧、不思进取的落后因素,也有向海洋开拓的积极因子;既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又有西方近代文明的存在。其在近代的运行轨迹是在传承中不断变异,并在变异中不断吸收和进化。 海洋文艺是从事海洋生产和实践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无论是歌曲还是舞蹈,是诗歌、散文还是民谣、谚语都来源于海上的生产和生活,展示了一副色彩斑斓的近代山东海洋事业的壮丽图景。 山东的海洋事业近代化对整个山东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首先从经济上看,海洋贸易改变了山东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商品流通体系;海洋交通体系的变革打破了山东原有的封闭状态,成为山东与外部联系的孔道和纽带,从而为山东经济现代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处于经济发展前沿的沿海城市,通过对内地城市强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沿海为中心的经济格局,为山东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海洋事业近代化过程中所引进的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生产设备,是山东科技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从社会变迁领域角度来看,山东海洋风俗的近代化,有利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有利于摒弃传统的落后风俗,向近代文明习俗转变,对山东现代化向文化层面地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看来,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山东海洋事业蹒跚的走过一段坎坷的近代化历程,呈现出特定的规律:对外开放是城市近代化以及海洋事业的起点,而且其发展的程度与对外开放的程度是相联系的,开放程度越高,发展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对外贸易及商业带给整个海洋事业发展的动力,使山东的海洋事业的发展能够充分的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充分吸收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海洋事业的发展离不海洋的对外联系和张力,所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强,海洋事业的发展就越顺利。此外,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演变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传统的海洋事业相比主动性增强,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与其他省份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事业发展条件,但进取性不够,发展程度有限。因此全面审视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历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建设“海上山东”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东 海洋事业 海洋文化 近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9;K295.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2
- 导论12-19
- (一) 解题12-13
-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13
- (三) 学术史综述13-17
- (四) 重点、难点、创新点与不足点17-18
- (五) 相关界定18-19
- 一、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历史因缘19-26
- (一) 山东海洋文化传统19-22
- (二) 山东海洋事业迈入近代化的背景22-26
- 二、山东海洋商业的近代化26-49
- (一) 山东近代海洋贸易口岸的形成26-31
- (二) 山东海洋贸易发展的状况31-42
- (三) 近代山东海洋贸易市场的变迁42-49
- 三、山东海洋交通的近代化49-63
- (一) 近代山东海洋交通网络的形成49-52
- (二) 近代山东海洋运输工具的转型——木船与轮船之争52-56
- (三) 近代山东的中外轮船航运势力56-63
- 四、山东海洋渔业的近代化63-77
- (一) 渔业管理机构的改革63-65
- (二) 新式渔业的创立与发展65-68
- (三) 渔业科技的初兴68-70
- (四) 水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进步70-72
- (五) 水产品供销体制的沿革72-77
- 五、山东海洋城镇的近代化77-96
- (一) 海洋市镇的历史存续77-79
- (二) 传统海洋城镇的发展79-83
- (三) 沿海开埠通商城市的近代化83-93
- (四) 开埠通商口岸城市近代化的特点93-96
- 六、山东海洋灾害防御近代化96-108
- (一) 山东近代主要海洋灾害概况及特点96-101
- (二) 海洋灾害与山东沿海社会经济101-103
- (三) 海洋灾害的防御103-108
- 七、山东海洋风俗的近代化108-121
- (一) 沿海地区居民的性格特征108-110
- (二) 海洋特色风俗110-116
- (三) 海洋风俗的嬗变116-121
- 八、山东海洋文艺的近代化121-127
- (一) 音乐中的海洋特色121-123
- (二) 近代海洋文学123-127
- 九、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评判127-136
- (一) 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历史分期及动因127-129
- (二) 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发展规律129-130
- (三) 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特点130-132
- (四) 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作用与影响132-133
- (五) 山东海洋事业近代化的经验、教训与现实启示133-136
- 主要参考文献136-152
- 后记152-153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翔洲;林霄沛;宋宗军;屈小青;;从海洋文化视角看田横祭海节[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6期
2 张芳;;青岛海洋渔业转型的启示(1897年-1937年)[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琨;大连地区妈祖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鲁嘉雯;改革开放以来沂河两岸居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杰;青岛海洋休闲渔业的变迁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荆伟;民国前期青岛渔业史料的整理与渔政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楠;1840-1949年的胶东渔业:它的生境、资源和人择机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芳;青岛渔业现代化研究(1922-1937)[D];青岛大学;2013年
7 张爽;近代日本对青岛渔业的侵略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9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6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