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电视媒介与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5:31

  本文关键词:电视媒介与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媒介 仪式变迁 韦家村鬼节 相关性


【摘要】:农村传统民俗是民间心理的一个窗口,民俗仪式的变迁也反映村民内心意识观念的变迁。而农村传统民俗的变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变迁受传播因素的影响,那么农村民俗和现代传播媒介电视有相关性吗?本文以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这-个案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仪式的现象和电视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状况,探究电视媒介对农村民俗、村民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产生的影响,分析电视媒介与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了解农村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在电视媒介干预下的变化。 文章通过分析电视媒介介入韦家村的前后包括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后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对韦家村村民日常生活、价值观念等的影响,探究电视媒介对传统民俗的相关性。电视媒介进入农村生活,不仅对村民的传统生活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村民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也产生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村民通过电视探究外面的世界,接触外来的思想,接收电视媒介传达的思想观念,模仿电视媒介传达的生活方式。而电视媒介中不涉及到的传统习俗和传统仪式,人们便对其慢慢淡化并简化之,甚至不予理会。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随着电视媒介的进一步介入,村民们特别是年纪小的村民对这个传统习俗变得淡漠和漠不关心。可以说,在电视媒介正面涉及到的传统民俗、传统节日,人们会进一步继承,而电视媒介没有正面涉及,或者没有涉及到的民俗节日,人们得不到习惯性的印证和导向,比如韦家村鬼节祭祖仪式等民俗节日传统仪式在现在农村中慢慢简化慢慢淡漠。
【关键词】:电视媒介 仪式变迁 韦家村鬼节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20;K89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6
  • 二、研究背景:韦家村祖先意识和七月十五鬼节仪式6-12
  • (一) 七月十五鬼节由来和现状描述6-8
  • (二) 韦家村的区位布局8-9
  • (三) 韦家村村民单一的娱乐内容和形式9-10
  • (四) 韦家村村民的生存模式10-12
  • 三、韦家村传统的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12-14
  • 四、2010年韦家村农户韦志伟家七月十五鬼节的祭祖仪式14-20
  • 五、韦家村七月十五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因素20-23
  • 六、电视媒介与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考查23-41
  • (一) 韦家村电视媒介的主要受众群23-25
  • (二) 电视媒介在韦家村使用情况调查25-27
  • (三) 80年代电视媒介进入韦家村27-28
  • (四) 90年代新闻节目和电视剧在农村中的传播28-33
  • (五) 2000年后综艺节目在成为村民爱看的电视节目33-36
  • (六) 电视媒介与韦家村民俗变迁36-41
  • 七、结语41-44
  • 附表44-46
  • 附图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晶;;警惕电视媒介的娱乐至死[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2 左军;邬登柱;;电视媒体如何关注底层受众——以合肥电视台《庐州和事佬》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3 赵蕾;;论电视媒介对家庭环境的改变[J];才智;2011年16期

4 汤蓉;;当下我国儿童电视观看行为与心理的调查与思考[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5 周伯华;曲玮婷;;扬长补短——媒介“竞合”环境下电视媒介的生存策略[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6 王丹彤;曾佳;徐丽;;关于电视传播媒介对于大学生作用效果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7 常昕;;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性别刻板形象分析[J];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8 黄立;黄斯敏;;3~7岁幼儿电视素养的调查报告——以洛溪新城幼儿园为例[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3期

9 闫瑞;刘静;;农民在电视媒介中话语权的缺失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1年20期

10 赵永华;向春晓;;农村居民电视媒介使用行为研究(下)——基于湖北省恩施市沙地乡的实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华;向春晓;;恩施自治州农民电视媒介使用行为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周鸿铎;;重庆电视媒介人的方法论[A];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三十年(重庆)峰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司思;;重庆电视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传媒经济理论30年(重庆)峰会会议纪要[A];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三十年(重庆)峰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美娜;;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体资源传播气象信息[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张博;;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元素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游;;中国传媒经济理论30年(重庆)峰会圆满结束[A];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三十年(重庆)峰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公众健康教育[A];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成立五周年[C];2003年

8 牛凌;;电视媒介多元化传播的认识和思考[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9 邢虹文;;电视受众分化中的社会认同——基于上海市民的实证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少峰;;关于中国电视产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及其资本运作的几个视角[A];中国传媒经济(第二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良;伊朗“躲鬼节”[N];光明日报;2001年

2 记者 刘阳;电视剧产量跃居世界第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 高洪兴;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孟潇;电视媒介资源浪费不容忽视[N];发展导报;2003年

5 李海彬;理论创新与学术勇气[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余裕;中国鬼节缘何不敌万圣节[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王春莉;电视媒介环境与青少年成长[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徐雪莉;张悟本为什么这么“红”[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张稼 谢家精;电视媒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探析[N];中华新闻报;2006年

10 王维波;传统电视稳居首位[N];中国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安;当代中国电视媒介的公共性研究(1978-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2 张锐;我国电视业制度变迁中的路径选择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

3 陈蓉;中国电视媒介产业政府规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邢虹文;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周笑;电视娱乐内容产品的增值管理[D];复旦大学;2005年

6 吴红雨;当代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文杰;策划媒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玲;网络:电视批评立体生态构建者[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马晓超;电视的假相[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正风;电视媒介与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裴小佳;健康传播在我国电视媒介中的现状及发展途径之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军;电视媒介与现代奥运会关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龚莉辉;电视与土家族乡村生活方式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朱晋;精英文化的电视传播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霁;电视传播中DV纪录片的近期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孙建锋;文学批评电视传播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熊斌;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承方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秋媚;视听效应:电视讲座与当代文化面影[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阳辉;电视对城市女性休闲生活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2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882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