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巴林右旗那达慕民俗庆典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3:59

  本文关键词:巴林右旗那达慕民俗庆典传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巴林右旗 那达慕 民俗传播 传播变异


【摘要】: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蒙古族长期居住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草原地带并长期以游牧生活为主,创造出了马背文化和游牧文化等丰富多样的具有草原特色的民俗文化。蒙古族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在2006年那达慕庆典被列入“口头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名录,最具有代表性。那达慕凝聚了蒙古族群众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以及民族性格以及各种文化习俗,无论从物质上的衣食住行、生活娱乐还是精神文化上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凝聚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巴林右旗那达慕自1950年恢复举办之后,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已经成为巴林右旗群众不可缺少的一项文化庆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时间推移,巴林右旗那达慕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传播渠道上都发生了异变,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变异在扩大传播范围和传播途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因为传播内容上的变异,使得蒙古族元素在那达慕中被商业化、多元文化等因素削弱。本文详细的阐述了蒙古族民俗和那达慕的内涵,分析了那达慕中的物质民俗传播、社会民俗传播、精神民俗传播以及语言民俗传播。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巴林右旗那达慕的信息接收渠道和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对那达慕变异的分析,阐述现代那达慕对巴林右旗产生了积极地或是影响,并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巴林右旗 那达慕 民俗传播 传播变异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8-12
  • 1.2.1 关于那达慕的研究8-10
  • 1.2.2 关于民俗文化的国内研究概况10-11
  • 1.2.3 关于民俗文化的国外研究概况11-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3.1 内容分析法12
  • 1.3.2 文献分析法12
  • 1.3.3 问卷调查法12-13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13-14
  • 第2章 蒙古族民俗与巴林右旗那达慕14-22
  • 2.1 蒙古族民俗与那达慕传播现状14-18
  • 2.1.1 蒙古族民俗与传播现状14-15
  • 2.1.2 蒙古族那达慕庆典15
  • 2.1.3 那达慕的功能与作用15-17
  • 2.1.4 民俗的概念17-18
  • 2.2 巴林右旗那达慕18-22
  • 2.2.1 巴林右旗的概况18-19
  • 2.2.2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历史与现状19-20
  • 2.2.3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特点和作用20-22
  • 第3章 传播学视野下巴林右旗那达慕的民俗传播分析22-38
  • 3.1 现代巴林右旗那达慕的民俗传播内容分析24-31
  • 3.1.1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物质民俗传播26-28
  • 3.1.2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社会民俗传播28
  • 3.1.3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精神民俗传播28-30
  • 3.1.4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语言民俗传播30-31
  • 3.2 现代巴林右旗那达慕的传播渠道分析31-38
  • 3.2.1 巴林右旗那达慕信息的接收渠道分析31-33
  • 3.2.2 巴林右旗那达慕信息的传播渠道分析33-38
  • 第4章 巴林右旗那达慕的传播变异38-52
  • 4.1 巴林右旗那达慕传播变异的原因39-42
  • 4.1.1 社会变迁的影响39-40
  • 4.1.2 多元文化融合的影响40-42
  • 4.2 变异后现代巴林右旗那达慕引发的问题42-52
  • 4.2.1 巴林右旗那达慕商业化弱化了蒙古族文化内涵42-45
  • 4.2.2 巴林右旗那达慕商业旅游过度开发破坏草原生态45-46
  • 4.2.3 巴林右旗那达慕民俗传承断代困境46-48
  • 4.2.4 新媒体对那达慕民俗文化的碎片化解构48-49
  • 4.2.5 巴林右旗那达慕中的政府因素的影响49-52
  • 第5章 巴林右旗那达慕民俗传播问题的解决路径52-60
  • 5.1 加强那达慕本身的保护52-53
  • 5.1.1 政府应加强对那达慕庆典的科学管理52-53
  • 5.1.2 商业旅游与那达慕庆典的良好结合53
  • 5.2 对生态的保护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相结合53-55
  • 5.2.1 政府应完善旅游体制,合理开发资源53-54
  • 5.2.2 对旅游生态的保护需要民间力量配合54-55
  • 5.3 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55-57
  • 5.3.1 政府应积极引导传统民俗文化教育55-56
  • 5.3.2 开展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学校教育56
  • 5.3.3 青少年应主动学习和传播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56-57
  • 5.4 充分利用媒体进行传播扩散57-60
  • 结语60-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2
  • 致谢72-7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慧彬;;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模式初探[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2 赵文辉;;论跨文化传播视域中我国民族文化的应对之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12期

3 郝朴宁;李丽芳;;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邵培仁;;媒体的当下使命及社会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903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03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