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1903—1949年国家边疆开发政策下的康区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17-09-26 19:30

  本文关键词:1903—1949年国家边疆开发政策下的康区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1903-1949(晚清-民国) 康区 开发政策 土地利用 环境变化


【摘要】: 本文是关于1903-1949年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边疆开发政策实施下的康区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变化的研究。文中主要再现了清末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开发康区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的过程。论述了此次开发活动的效果及对康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进一步分析了因土地覆盖变化而对康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来探索国家制度如何作用于人类活动,进而因人类活动改变土地覆被而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是绪论。该部分主要是阐述本选题的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研究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评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康区的自然状况和清末前的社会生产概况的论述。该部分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范围、地理位置、自然生产条件诸如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等。第二节主要回顾了清末前康区农牧业的生产概况。本章是展开全文研究的基础。 第三章的内容为清末边疆开发政策在康区的实施及对其土地利用的影响。该部分根据开发政策实施和展开的过程,又分为了五个小节:第一节主要讲述了清末边疆开发政策在康区实施的背景及政策的出台。第二节则从制定屯垦章程、调查荒地资源、移民屯垦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屯垦政策的实施过程。第三节主要论述了清政府出于开辟财源的目的,而积极对康区矿产(主要是金矿)进行开发的情况。第四节则主要分析了屯垦和矿业开发政策的实施对康区土地利用形式产生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耕地的扩展。第五部分为本章小结。 第四章是有关民国对康区的经营开发与土地利用的变化的论述。根据当时民国政府对康区经营的力度,本章把当时政府对康区的经营开发又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民国前期(1912—1927年),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该时期由于国内各军阀的混战,动荡不安的时局使北洋军阀政府在康区社会经济、文教等方面都无多大建树。第二阶段:民国中后期(1928—1949年),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该时期由于国内形式上的统一及抗战的需要,作为战略大后方的康区得到了国民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投资开发。在以刘文辉为首的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此间康区的农、牧、林、矿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由于它们的发展,又引起了康区土地利用形式在结构比例上的变动和利用效益上的提高。 第五章主要探讨清末民国开发康区政策实施后对该区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虽然清末民国开发康区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康区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但由于它改变了康区土地覆被的变化,进而对康区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农耕和商业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使康区部分山地失去了涵养水源的保障,从而导致了这些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再如矿业开采活动,由于当时开采技术及管理落后等原因,对矿区河床、水体及植被皆带来了一些破坏。 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该部分作者在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认为:1903-1949年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康区的经营开发使康区在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就土地利用来说,,一是使康区土地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使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来说,由于在经营和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结果也带来了诸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负面影响。
【关键词】:1903-1949(晚清-民国) 康区 开发政策 土地利用 环境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11-13
  • 一、选题的依据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第二节 课题的时空界定13-14
  •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13-14
  • 二、研究时段的界定14
  • 第三节 资料介绍与康区研究简史述评14-19
  • 一、资料介绍14-15
  • 二、研究简史述评15-19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19-20
  •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19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康区的自然状况和清末前的社会生产概况20-29
  • 第一节 康区的自然状况21-25
  • 一、地质与地貌22-23
  • 二、气候23-24
  • 三、水资源24
  • 四、土壤与植被24-25
  • 第二节 清末开发政策实施前康区社会的生产概况25-28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清末开发康区政策的实施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9-50
  • 第一节 清末开发康区政策实施的背景及政策的出台29-31
  • 第二节 屯垦政策的实施概况31-36
  • 一、屯垦章程的制定31-32
  • 二、荒地资源的全面调查32-34
  • 三、招民屯垦的概况34-36
  • 第三节 矿产开发政策的实施过程36-44
  • 一、康区矿情的调查37-40
  • 二、招商开矿与相关制度的完善40-41
  • 三、清末康区矿产的开采情况41-44
  • 第四节 屯垦、矿业开发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对康区土地利用的影响44-48
  • 一、农耕地的开辟及农业用地的迅速扩展44
  • 二、农业技术的改进及土地利用率的提高44-46
  • 三、作物结构的调整及农耕地产出多样化46-47
  • 四、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与康区土地利用形式的多样化47-48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8-50
  • 第四章 民国对康区的经营开发与土地利用的变化50-104
  • 第一节 民国前期北洋军阀政府对康区的惨淡经营50-52
  • 第二节 民国中后期国民政府开发康区政策的逐步出台与实施52-64
  • 一、国民中央政府经营康区政策的出台和完善52-53
  • 二、西康地方政府对康区全面而深入的开发策略53-54
  • 三、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54-64
  • 第三节 耕作农业开发的成效64-75
  • 一、荒地的开辟64-67
  • 二、农田水利的兴修67-69
  • 三、农业生产技术的逐渐改进69-71
  • 四、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改良71-75
  • 第四节 康区畜牧业的发展情况75-82
  • 一、康区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概况75-78
  • 二、西康政府对康区畜牧业的改进和优化措施78-81
  • 三、民国中后期康区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81-82
  • 第五节 康区森林的开采与培植82-89
  • 一、康区森林资源的调查83-84
  • 二、康区森林的开采与利用84-87
  • 三、康区森林的保护与栽培87-89
  • 第六节 康区金矿的开采及成效89-94
  • 一、矿情的调查及金矿管理机构的成立89-91
  • 二、康区黄金的开采概况91-93
  • 三、康区黄金的产量及其对该区经济的影响93-94
  • 第七节 民国康区开发政策实施后对康区土地利用的影响94-101
  •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94-98
  • 二、土地垦殖率及其利用效益的变化98-101
  • 第八节 本章小结101-104
  • 第五章 清末民国康区开发政策实施后对该区环境的影响104-114
  • 第一节 农牧业开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04-107
  • 一、农业扩展对康区自然环境的影响104-106
  • 二、牧业发展对康区自然环境的影响106-107
  • 第二节 康区林业开采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07-109
  • 第三节 康区矿业开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09-112
  • 一、对矿区河岸、河床的破环及水体的污染110-111
  • 二、对山体的局部破环111
  • 三、矿产开发对矿区周围植被的影响111-11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2-114
  • 第六章 全文结论114-117
  • 参考文献117-123
  • 致谢123-12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八邦寺文物看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兴衰[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6年04期

2 石硕;《格萨尔》与康巴文化精神[J];西藏研究;2004年04期

3 刘君;;康区近代商业初析[J];中国藏学;1990年03期

4 仁真洛色;白玉戈巴:康区父系社会活化石[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9年06期

5 王开队;;试论15至18世纪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以寺院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0年04期

6 尹邦志;论明末康区的“佛本斗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7 林俊华;康巴文化的华丽面容[J];西藏旅游;2004年04期

8 邹立波;;7~9世纪康区佛教及其特点研究[J];西藏研究;2007年03期

9 孙林;康区乌拉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1年02期

10 杨环;康区藏族服饰文化面面观[J];西藏民俗;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格萨尔英雄史诗与康区旅游发展探析[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赵艾东;;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3 邹立波;;族群、社会与文化——《西康图经》描述下的民国康区[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张云;;元代康区的“gtso mdo bsam vgrub”(卓多桑珠)”和“dre mandhala”(哲曼达)今地考(摘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雷国雄;吴传清;;陈传康区域旅游开发思想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7 杨嘉铭;;现代康藏研究的奠基人——任乃强[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陈波;;广阔的天空:坚实而想象的——读任乃强先生作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林俊华;;扎坝“走婚部落”的历史与文化[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10 王川;;民国时期西藏地方“边地汉人”研究的学术价值——从任乃强先生对康藏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说起[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藏区发展”课题组;坚持安康稳藏 确保长治久安[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石硕;石硕教授序《康巴历史与文化》[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3 吴建国;再现一个“逐浙消失的世界”[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李绍明 任新建;康巴学简论[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5 李绍明 任新建;康巴学简论[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虔;五大行动惠民生[N];金昌日报;2006年

7 龙布泽仁 本报记者 呷龙;国家“康区文化考察团”到木里实地考察[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土呷;山川秀美话“三江”[N];西藏日报;2002年

9 李国斌 刘昌福;西康建省秘闻 西康始有其名[N];雅安日报;2006年

10 刘昌福;雅安西康缘(连载4)[N];雅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祥秀;1903—1949年国家边疆开发政策下的康区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晓梅;康区乌拉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菲;空间观念与族群认同[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永华;社会转型期康区藏传佛教情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杜敏;康区在民国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余林;格桑泽仁事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那加才旦;藏语卓尼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任东兴;民国前中期西康内地商人发展状况(1912-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辛宇玲;西康建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彭措卓玛;康定锅庄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5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25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