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开放与近代广西乡村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7-09-26 23:15
本文关键词:口岸开放与近代广西乡村社会变迁
【摘要】: 近年来,研究近现代史上的乡村社会问题以为今鉴,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引起近代乡村社会嬗变的诸多原因之中,口岸开放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它为乡村社会引入(近)现代化的因素,并激活了乡村社会中的许多潜在因素,从而促成乡村地区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毗邻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省内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是个多民族聚居区,世代生活着汉、壮、瑶、苗、侗和仫佬等民族。综合研究口岸开放给该区域尤其是域内乡村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城乡关系等方面变化,发掘出有益的经验教训以资今用,其现实意义甚为重大。 从1876年到1906年,在今天的广西境内先后开放了北海(时属广东)、龙州、梧州和南宁四个口岸。广西四关开放是晚清政府屈辱外交的结果,但也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 口岸开放不但使得广西与沿海市场接轨,而且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些都促进它们迅速崛起而成为广西的区域经济辐射中心,发挥着施坚雅所说的“地方级城市”的作用。在开放四埠的经济辐射作用影响之下,下一级“中心地”——圩镇也在广西各地兴起。由口岸城市和圩镇组合成的市场网络作用之下,乡村地区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育,这突出地表现在农民的生产生活全面地与市场发生联系、农民对市场的依赖日益明显之上。 广西贸易市场新格局的出现,激活了乡村各种潜在的经济因素,加快了乡村经济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进口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之上。乡村经济产业多元化导致了农民谋生就业的多样性,“亦农亦商”、“舍农从商”、“亦农从工”、“舍农从工”、“闯南洋”以及货运挑夫等等都为农民谋生就业提供多种选择。农民职业变化又导致了他们收入结构的改变以及劳力角色和时间的调整分配,并进而改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和缓解了农民就业压力。 开埠之后城乡之间、乡村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进而促进了乡村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变迁,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宗族制度和观念的弱化、商品经济意识的提高、重教风尚的焕发、农业科技的传播以及语言、戏曲和民居文化的交融与进步之上。乡村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属于“草根文化”的范畴,由于它们更大众化,更贴近社会生活,故而它们的交融、进步与完善昭示着整个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文明开化程度。
【关键词】:口岸辐射 近代广西 乡村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96.7
【目录】:
- Ⅰ 中文摘要2-4
- Ⅱ Abstract4-8
- Ⅲ 前言8-10
- Ⅳ 正文10-67
- 一、十九世纪末期的广西四关开放10-14
- (一)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影响的扩大10-11
- (二) 沿海近代经济影响的扩大11-12
- (三) 晚清政府的弱国外交12-14
- 二、广西商贸市场新格局14-22
- (一) 四埠崛起成为区域经济辐射中心15-18
- (二) 乡村市场的新发展18-21
- (三) 农民对市场的依赖日趋明显21-22
- 三、乡村经济产业和乡民就业的多元化22-38
- (一) 农产品的商品化22-23
- (二) 经济产业的新变化23-25
- (三) 农民谋生就业的多样性25-33
- (四) 农民职业变化的社会效应33-38
- 四、乡村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的嬗变38-52
- (一) 传统宗族制度和观念的弱化39-42
- (二) 商品经济意识的提高42-45
- (三) 重教兴学的新风尚45-47
- (四) 农业科技的传播47-49
- (五) 语言、戏曲和民居文化的交融与变化49-52
- 五、民族关系的改善52-58
- (一) 商贸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53-54
- (二) 农村手工业生产合作中的民族交流54-55
- (三) 离村谋生——民族交往的又一舞台55-57
- (四) 各民族共度的庆典活动57-58
- 六、开埠对乡村的消极影响58-67
- (一) 市场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冲击59-61
- (二) 乡村社会风气恶化和治安复杂化61-63
- (三) 乡村文化精英和精壮劳力的过多流失63-67
- 结语67-68
- 注释68-79
- 参考文献79-85
- 后记85-8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武;蒋盛楠;;《白山司志》研究现状述评[J];贺州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波;广西近代进出口贸易的口岸选择(1877-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吕兴邦;近代广西对外贸易研究(1877-1936)[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麦正锋;近代北海港口贸易研究(1877-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季;广西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6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926285.html